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参数  系统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为什么解放天津被称为“一战功成”,以及这场混乱的营救

   日期:2024-09-19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qyn41e.riyuangf.com/news/19727.html
核心提示:电影《解放·终局营救》中所展现的解放天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初,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华北战场,同时也是平津大决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中所展现的解放天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初,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华北战场,同时也是平津大决战的高潮。

钟汉良饰演军需官姚哲提到,当天津守军得知解放军攻打张家口时,他们就知道自己这里守不住了。在船上,蔡兴福说他们打锦州、沈阳都过来了,现在到了平津家门口却倒下了,这里侧面点出解放天津的战斗是由东北野战军完成的。

为什么解放军攻打400多公里外的张家口会对天津战事产生影响?

为什么处于华北战场的天津是却不是由华北野战军解放的?

为什么北平守军的家属会在天津而且要坐船逃跑?

……

在整个华北地区,解放军的敌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孙连仲集团、傅作义集团和阎锡山集团。我军主要有两大解放区,分别是晋察冀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及其所属野战军。

01孙连仲集团:孙连仲集团是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派来受降并接收北平、天津、保定等地区的。

孙连仲

名义上是受降,其实就是来抢占华北地盘。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证华北交通线的通畅,尤其是汉口到北平的平汉铁路的通畅。只要华北交通线不被切断,国民党军就可以通过陆路向东北战场输送兵力和物资,抢占东北。

孙连仲集团主要驻军地区是北平、天津、保定这个三角地带。解放战争一开始,天津的防务属于孙连仲集团负责,陈长捷还远在兰州做后勤补给司令。

华北战场平、津、保三角地带

02傅作义集团:傅作义集团是以晋军和绥远省起家的军阀。

傅作义自己的嫡系部队有35军、暂编第3军,以及新编骑兵第4师等。

这些部队虽然看上去数量不多,但构成多为绥远及周边省份的士兵,各级指挥官也是傅作义亲手培养的心腹。所以,这支部队极其团结,而且对大哥傅作义都非常忠诚,更有强烈地保卫自己地盘的意识,机动性和战斗力都很强。

傅作义

傅作义集团的势力范围东起冀东,西到包头,主要沿平绥线(北平→归绥)和长城内外,形成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带状区域。

华北解放战争初期傅作义的布防范围

随着华北解放战争的推进,指挥不力的孙连仲被撤职。蒋介石把平津战事都交由傅作义负责,不断给他增加兵力,还许以江南最高军政长官的高官厚禄,诱惑他带部队南撤。

到1948年底平津战役大决战前夕,华北地区归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军达到50-60万之众,也就是电影一开始出现的字幕:解放军将50万国民党军围困于平津。

03阎锡山集团:阎锡山一直占据山西,被称为“山西王”。他始终是晋系军阀的首领,也是傅作义的老长官。

阎锡山

阎锡山一直把山西当作自己家的独立王国来经营,山西境内铁路的铁轨甚至都比邻省窄。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山西境内的战斗也几乎是独立存在的,不做过多赘述。

华北地区的摩擦从解放战争前就开始了,但随后华北战场一直打得不理想。

1945年—1946年,先后进行的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接连失利,我军被迫进行张家口保卫战。但最终,当时唯一掌握在我军手中的大城市张家口还是丢了。

周恩来在1947年7月21日的小河会议上,给当时的解放战争一年来各战场的歼敌情况排了个序,成绩依次为:华东、晋冀鲁豫、东北、晋绥和陕甘宁、晋察冀。

转战陕北期间召开的小河会议

华北战场我军表现不佳,都与一个人有关系,就是傅作义。

华北解放军总结教训,改为主要针对孙连仲集团,在平汉线和正太线发动保(定)南战役和正太战役,取得一定胜利。

随后,朱总司令来到华北战场,东北战场国民党军又在秋季攻势中逐渐失利,蒋介石不断从华北抽调兵力支援东北,华北地区国民党军的机动兵力逐渐减少。

华北解放军面对逐渐有利于自己的战场态势,在朱总司令的亲自指导下,迎来了第一个大歼灭战——清风店大捷。清风店大捷歼灭了国民党发家的王牌第3军,俘虏时任军长罗历戎。

清风店大捷

聂荣臻和被俘的罗历戎(左)谈话

由于此前第3军驻守石家庄,现在被歼灭,军长也被俘了,再加上经过前期几场战役,石家庄已经成为解放区内的一座孤城。解放军决定发起夺取石家庄战役。

解放石家庄,出现了一个贯穿整个解放战争的现象:就是国民党军对守城有着蜜汁自信,守军32师刘英师长号称“凭石家庄的工事,国军可坐守三年”。

带着这股蜜汁自信,经过一周作战,石门还是被解放军解放,并改名为石家庄。攻打石家庄,为全国解放战争攻打大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石家庄解放后,毛主席终于决定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国民党军的作战形势急转直下。

1947年11月26日,蒋介石从南京来到北平。12月2日,蒋介石撤掉了北平行辕下的保定绥靖公署和张垣绥靖公署,不再信任孙连仲。决定重用此前多次重创解放军的能人傅作义,成立华北“剿总”,任命他为华北“剿总”总司令。

傅作义、蒋介石、卫立煌合影

傅作义在极不情愿中接受了蒋介石的任命,并埋下了和谈的种子。

时间来到1948年秋,毛泽东决定将解放战争最后大决战的第一战放在东北,摇摇欲坠的东北战场很快就坠了。

解放战争胜利,就差最后一战功成。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前后相继。

1948年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大决战结束,期间进行了著名的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和解放沈阳战斗,国民党军东北战略集团被消灭,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结束4天后,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就在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的同一天,已经看到东北败局的傅作义完成了他在华北的最后一次大部署,即经常出现在平津战役历史中的“一字长蛇阵”。

这个“一字长蛇阵”是指:

傅作义将目前手里的50万大军,属于自己嫡系的17个师(旅)沿平绥(北平→绥远)路布置在平津以西,属于蒋系的25个师布置在平津以东。形成一个唐山为蛇头,中间依次为塘沽、天津、北平,蛇尾为西面张家口的“一字长蛇阵”。

平津战役总攻前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

傅作义这样部署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国民党军在东北虽然溃败,眼看即将入关加入华北战事,但蒋介石和傅作义都判断东北野战军刚刚打完恶仗,需要休整较长一段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华北还有时间。

2. 东北战略集团被消灭,徐州战略集团也凶多吉少,中国北方就剩下华北还有机动兵力。基于此,蒋介石多次拉拢傅作义带这些机动兵力撤到长江以南,加入长江防线,还答应让傅作义做江南最高军政长官。

3. 但是,对于南撤,傅作义的态度始终暧昧。因为傅作义很清楚,他的战略后方在绥远,跟着他打仗的兄弟也都是北方人,一旦部队去到南方,官兵不适应,他自己很快也会被蒋吞并。傅作义明白,现在自己有部队,蒋介石依靠拉拢自己,一旦自己的资本没了,他在南方也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4. 即便是真的下决心向南撤退,保存实力,物理条件上也很难实现:如果走陆路,要经过大片解放区,还要过黄河,估计没到长江就被解放军歼灭了;如果从塘沽坐军舰走海上,运力极为有限,时间也慢,而且渤海湾马上还要结冰了;

基于以上几点,蒋介石和傅作义最后决定华北地区采取“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

这里的“海口”指的是塘沽。到最终实在守不住时,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和家属可以从塘沽坐船逃跑。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中那些北平守军高官的家属,要在天津坐船,因为他们要经海河水路前往塘沽港口。

方针既定,傅作义把自己的嫡系部署在“一字长蛇阵”的西面,把蒋介石的部队部署在“一字长蛇阵”的东面,是其私心的体现。

因为他根本不想南撤,而是想在战局崩溃时,带着自己的老部队向西逃回绥远。至于蒋系那些部队,是在塘沽坐船逃跑,还是向南突围,对他都无所谓。

毛主席当然看出了傅作义这样部署的真实意图。而且,毛主席认为,无论傅作义和蒋系中央军是分别逃跑,还是一起向南逃跑,未来这50-60万人都是个麻烦。

所以,针对蒋介石的方针,我军也定下了“抑留傅匪于(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不使其西退,亦不使其得由海上逃跑”的总方针。意思就是不让华北的敌人跑掉,就地歼灭。

那么,目前“一字长蛇阵”上的唐山、塘沽、天津、北平和张家口五个点,先打哪一个呢?

毛主席给出的答案是“东线的文章,要从西线做起”。

所谓“东线的文章,要从西线做起”,指的就是电影中姚哲所说的进攻张家口。

上文提到,傅作义想向西逃回绥远,这个方向由他的心腹孙兰峰占据着张家口,其他嫡系部队分布在交通线上,时刻准备接应傅作义西逃。

为了达到“抑留傅匪”的目标,毛主席决定由华北解放军杨成武兵团等部队,并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配合,围攻张家口。打蛇尾张家口,正切中傅作义想要向西逃回绥远老家的心理。

傅作义一听说西逃的路线被解放军攻击,立刻派自己的王牌35军前去救援,并要求“快去、快打,打了快回来”。因为傅作义以为围攻张家口仅仅是解放军的一次局部军事行动,应该很好解决。

结果,派往张家口的35军去了就回不来,被华北解放军死死包围在新保安。包围了傅作义的嫡系35军,相当于就成功地“抑留”了傅作义。后来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才意识到,围攻张家口和随后的新保安之战,其实是平津大决战的开始。

就在华北解放军与傅敌在张家口附近激战的同时,没想到,东北野战军克服种种困难,于1948年11月23日就启程,提前入关。

早在辽沈战役确定打锦州时,毛主席的构想就是东北野战军完成在东北的作战任务后,入关解决华北。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11月2日结束的,本来据东北野战军自己估计,他们要休整到12月中旬才可以入关加入华北战事,这一时间与蒋介石、傅作义估计的时间差不多。但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据当时天津警备司令、后来当了俘虏的陈长捷回忆:

1948年12月12日,他接到“剿总”总部参谋长李世杰来电话说:“空军情报,有解放军一大纵队——很大的,已到宝坻,向天津方面行动中。傅传令叫你紧急布防。”这“解放军一大纵队”,就是入关的东北野战军的一部。

电话里“很大的”三个字,透露出当时华北国民党军对东北野战军突然出现的惊慌和忌惮,也侧面说明东北野战军行军速度之快。

如果仅就华北解放军的兵力来看,蒋介石和傅作义觉得尚可一搏,因为他们手里的部队比华北解放军还多。他们真正害怕的是林彪司令、罗荣桓政委、刘亚楼参谋长指挥的“东北虎”。一旦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入关,华北成败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东北野战军,已经和当初刚到东北解放军大不一样。如果原来我军是“小米加步枪”,此时的东北野战军可以用“坦克加大炮”来概括,不仅拥有近100万兵力,武器装备经过3年解放战争反而越来越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东北野战军武器装备越来越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集中体现,就是大炮多。

电影着重体现的就是东北野战军的炮兵,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解放天津仅用了29个小时,强大的炮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电影主角蔡兴福、马婶、二毛还有眼镜这一个小队,都是东北野战军炮兵侦察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前线,引导炮弹的落点位置,为后续步兵冲锋扫清障碍。

电影中提到,为了防守天津,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花了好多钱修筑各种工事碉堡,历史上称为“大天津堡垒化”工事。陈长捷也带着守城的蜜汁自信,认为可以拖住解放军很久。

除了自以为很坚固的工事,陈长捷有这样的自信,还源于一段他和大哥傅作义的往事。

傅作义和陈长捷都毕业于保定军校,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一北一南,培养了众多中国近代史上的军政要人。傅是保定军校5期生,最后防守天津的司令陈长捷是保定军校7期生,两人既是学长和学弟关系,后又同在阎锡山的晋军中任职,又是上下级关系。

1927年,身为晋军师长的傅作义参加北伐,涿州战役中他与陈长捷一起苦守涿州城3个月。经过这场守城战,当时年仅33岁的傅作义一战成名,而且也和陈长捷留下了一段共同坚守城池的经历。

陈长捷

所以,傅作义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后,就把远在兰州干后勤的老部下陈长捷调到天津,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这一职务傅作义也曾担任过),希望可以把曾经死守涿州的经验和心态,复制到解放军围攻天津上来。

现在陈长捷面对的已经不是曾经“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了,现在敌我双方的力量根本不对等。

解放军投入解放天津的兵力是34万人,是陈长捷13万守军的近3倍。我军的炮兵数量也比陈长捷多得多,动用了538门大炮,30辆坦克。

战前动员口号“打进天津卫,活捉陈长捷”在电影中也有一个镜头。

这种奢侈的富裕仗,我军八辈子也没打过,没有助攻,全他娘的主攻。

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有一门意大利炮就敢打平安县,丁伟、孔杰还说“给他一个师,他TM敢打太原”。

《亮剑》中的经典台词

天津守军最强的部队是林伟俦(读愁)指挥的62军两个师,位于天津城北。电影中蔡兴福和马婶假扮国民党军混进天津城,就说自己是62军的。

针对天津守军“北部兵力强,南部工事强,中间皆平常”的特点,解放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决定让主力部队“东西并进,拦腰斩断”,两大主攻兵团只要在金汤桥会师,即完成了对天津守敌的分割包围,而且还说哪支部队率先冲上金汤桥,就授予“金汤桥部队”的荣誉称号。

1949年1月14日,刘亚楼下达开始总攻天津的命令。

刘亚楼下达总攻天津的命令

总攻天津的解放军主力是:

西集团,由东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梁必业统一指挥一纵和二纵,拥有各类大口径火炮273门,坦克20辆;

东集团,由东北野战军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统一指挥七纵和八纵,拥有各类大口径火炮169门,坦克10辆;

东北野战军九纵、十二纵第34师,拥有各类大口径火炮96门,由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统一指挥,从南面突破,配合东西两大集团。另外,解放军还有一些部队作为佯攻部队和预备队。

天津的城防再坚固,也抵挡不住解放军五百多门大炮的轰击。仅用半天时间,解放军就在天津城各个方向打开突破口。1月15日凌晨,我军西集团的一纵、二纵和东集团的八纵在金汤桥上会师,而且每支部队都说是自己最先登上金汤桥的。

电影在结尾处着重体现的,就是解放天津战役最重要的一幕:金汤桥会师。我们可看到,此时的解放军在坦克的配合下猛攻金汤桥。

会师金汤桥的绘画作品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镜头,就是解放军每攻克一个主要据点,就会在上面插上一面红旗。在真正的解放天津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前面插旗的同志倒下了,后面的继续补上去,保证我军的红旗始终不倒。

最终,解放军仅用了29小时就解放了天津。

东北野战军之所以拥有这么多大炮,主要来源有几方面:

1. 在东北捡关东军遗弃下来的大炮,各部队还比赛,看谁捡得多;

2. 进入东北歼灭关东军的苏联部队缴获了很多大炮,后转赠给解放军;

3. 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后,直接缴获的敌人各类大炮;

另外,还有一件小事也侧面证明毛主席对东北野战军炮兵的重视。

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朱瑞对我军的炮兵建设有极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东北野战军的炮兵从无到有,到最终超过东北国民党军。

毛主席和朱瑞在延安的一张合影,后来被毛主席提议用于开国大典,就是为了纪念在辽沈战役中不幸牺牲的朱瑞,纪念他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的强大炮兵基础。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之前叫《解放了》,从改名可以看出,之前侧重的是“解放”,而现在则是与《拯救大兵瑞恩》类似的母题:

宏大战争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救赎。

这个母题初衷是好的,但就目前评分来看,结果并不能令观众满意。

首先,电影挑战高难度,在“大战+营救”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双男主”。

既然是双男主,塑造这两个男主并将他们的“人物弧线”交叉冲突应该是重点。而电影中蔡兴福和姚哲两个人物非常扁平,没有世界观,甚至连特点都没有。

举个《拯救大兵瑞恩》塑造人物的例子:

主角米勒上尉队里有个胖胖的霍瓦特中士,他的军衔是小队里仅次于米勒的,后来是拯救瑞恩行动中的副队长。电影开始那段血腥激烈的诺曼底登陆戏结束后,各位小队成员在战壕上聊天,电影此时的节奏也慢下来。

就在这段戏中,电影给了霍瓦特中士一个镜头。霍瓦特中士在诺曼底抓了一罐土,上面写着“法国”,他的收集品还有北非和意大利。

《拯救大兵瑞恩》霍瓦特中士抓土

这个镜头在第一次看《拯救大兵瑞恩》时可能会忽略或者看不懂。后来多次刷《拯救大兵瑞恩》细品才发现,经典就是经典,这个收集土的小细节,对塑造霍瓦特中士这个人物有多么重要。

这个极短且一句台词也没有的镜头,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A. 人物身经百战:参加过盟军北非战役和解放意大利的战斗,现在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从电影后面的剧情发展来看,关于霍瓦特中士的猜测可以得到印证,他一直是小队里武力输出值最高的,战斗力不比米勒差。

B. 人物九死一生:与身经百战相对应的,就是观众对老兵牺牲的极大惋惜。如果电影结尾霍瓦特中士死了,有了之前这个镜头的铺垫,观众就会对人物的死产生更大的惋惜之情,因为观众的下意识会想到,这个角色这么多大仗都打下来没死,却在救瑞恩时死了,更加剧了用一个小队生命去换瑞恩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的争论。

这样塑造人物的小细节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比比皆是,还比如主角米勒一直发抖的手、狙击手杰克森的祈祷……

反观本片,有很多强行喊话的台词,听得让人莫名其妙。还拿蔡兴福在船上喊的那句话举例:“打锦州、沈阳都过来了,现在到了平津家门口却倒下了”。

这句话本来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泪点,但因为前文对这句话毫无铺垫,以至于观众根本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A. 如果不熟悉辽沈战役的历史,根本不知道打锦州对于解放战争有多么重要,而其中的塔山阻击战有多么惨烈;

B. 到家门口是什么意思?天津是蔡兴福的老家吗?还是北平是蔡兴福的老家?还是之前已经牺牲的二毛或者马婶是平津人?

C. 杨幂饰演的蔡兴福妻子,同时也是天津城内的地下党,前面也毫无铺垫,就这么突然出现了。

另外,电影对梅艳和钱科长之间的过往,天津地下党怎么接头等等内容,都没有清楚地交代。

再比如三小姐这个人物,在全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其次,除了人物塑造的问题,电影在叙事上有大量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元素出现。

如果我们把《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看作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古典叙事,它的故事主线非常聚焦且清晰:

全片就1个主角米勒,米勒只做1件事去救瑞恩,而且为了突出米勒救瑞恩,可以发现《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反派,米勒在去救瑞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一个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战争造成的。

所以,电影中战争与人性的矛盾自然出现,而且剧情是随着米勒救瑞恩展开的,而不是随着米勒打反派展开的。

在《解放·终局营救》中,除了比《拯救大兵瑞恩》还复杂的“双男主”需要塑造,又加了一个钱卓群作为贯穿始终的大反派。

在电影中钱卓群被称为“钱科长”,他的身份也没有交代清楚,是军统吗?显然不是。是宪兵吗?好像是,但是又没有明说。

钱卓群在抓到梅艳和蔡兴福后,设计了一个风扇与枪的机关,这个纯粹为了视觉效果的机关,对剧情有什么帮助?

最后,蔡兴福与姚哲的核心目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从人物角度看,姚哲的目标是带女儿逃跑,而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他俩的目标又是去宪兵监狱里救那些国军家属。姚哲救女儿是个人情感,应该是副线;而众人救家属是大义,应该着重表现。

电影中这两条线却是相反的,一路上姚哲的女儿满屏跑,还被钱卓群抓了作为人质,家属仅在开头结尾出现了一下,其重要性仅凭一句台词就带过:软禁这些北平守军的家属,就是为了阻止傅作义与解放军和谈。

但是,仅凭一句话,观众并不知道解放天津对解放战争有什么重要意义。

袁腾飞曾经在一节课中总结过苏联和美国主旋律电影的区别:

他把苏联主旋律电影称作“指挥部电影”,主要表现最高领袖对战争的指挥艺术;而把好莱坞式主旋律电影称为“战壕电影”,主要表现战争是靠普通士兵在战壕里打赢的。

《解放·终局营救》无疑是后者,但如何拍好“战壕电影”, 还要再多看几遍《拯救大兵瑞恩》。

文中涉及解放战争历史如有疏漏错误,还望指正,谢谢!

-END-

本文地址:http://www.riyuangf.com/news/19727.html    迅易网 http://www.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