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参数  系统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弥缝或鲠裂,宗教悖谬上的历史冲突和精神困境——兼谈《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日期:2024-09-19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riyuangf.com/news/20087.html
核心提示:1.1987年台湾解严标志“白色恐怖”的结束,整个社会期望从暴力、恐惧、病态和阴暗的状态中走出来,但是时代的变革往往充满了历史

1. 1987年台湾解严标志“白色恐怖”的结束,整个社会期望从暴力、恐惧、病态和阴暗的状态中走出来,但是时代的变革往往充满了历史的“中间物”。所谓“中间物”必然包含着生命巨大的浪费和牺牲,所以这部电影的历史坐标往前可以参照杨德昌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那里整个社会无名的怒火和暴力,从上往下遍布着整个社会阶层。毋庸讳言,控制着当时社会的是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组织。 所以电影从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开始,画面就转而从时代叙事过渡到个人叙事。 从张家汉向神父告解开始,到纪念死去的神父做结,都无一不在探讨基督教里面的爱是平等的还是有隔阂的。所以欧美文化下的基督教思想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底色,活跃、涌现在这个底色上面的则是解严后,欧美大量流行文化和台湾大众文化。于是也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最基本的主题是关于爱的,关于自由、平等、尊严、个性和反叛的,是资产阶级伦理从专制主义崩塌后诞生然后又遇到了它的悖逆的过程。 资产阶级伦理脱胎于基督教,而基督教最主要的文本无过于《圣经》。在《圣经》中“雅歌”一篇讲的是异性之爱,视同性的淫乱为索多玛城毁灭的原因之一,所以同性恋者在基督教文明中要下地狱受到惩罚和审判。但在这部电影中,家汉的家庭信仰的是基督教,却生出了家汉这样“背离”原教旨的儿子;此外,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神父,本人在电影也是一个同性恋者。也就是在这里就说明了,基督教思想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也出现了它自身内部的矛盾,这是电影主角最基本的精神困境之一。 上面是从欧美文化资源的角度来看,主角是如何审视自己的,视自己始终为这个世界的异类,不能建立起完好的自我认同。“我住在霓虹的城市,握着飞向天堂的地址”,最终是“你可以翱翔,我只能停滞。”电影中,家汉要为柏德日后的电影配乐,而这主题曲也就突破了文本成为作者和剧中人颇有互文、自传性质的呼应。又是一曲终了,电影最终在歌曲中传达了他们自己也没解决的精神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忘记你”。可是电影名字是“刻在心底的名字”,忘记你也就是忘记自己,抛弃自我,意味着自己这颗心也不能留存…… 2. 白色恐怖结束后,伴随蒋经国的死,整个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失父的悲哀,存在着巨大的心理的匮乏,人们亟需用各种各样的事物填充自己的心灵。在电影中,这些正当青春的中学生用大量的欧美和台湾的大众和流行文化填充自己,可是现实和欧美第一世界差距太大,他们不断地填充自己的心灵,注定遭遇到无法遏制的鲠裂和陷落。 主角两人的台北之行虽然是定情之旅,但同时也伴随着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的落差,抗议、失踪、监视、暴力警察比比皆是,它们和流行歌曲、自由、平等理念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说明整个父权体制对于社会的管辖并没有放松,虽则解严但实质还是冰冷、机械的。另一方面,新和旧并行,中学生们的青春生命活力遭遇反文化姿态的流行文化,原本的叛逆被大大激活,正如影片中那句“活在当下”。谁都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生命,而谁都在无知地挥霍着,在无情的社会中碰壁。 于是在家汉那,“活在当下”意味着全然地爱着柏德,而爱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克制、后退和放弃。坦诚自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信心,他需要柏德,需要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回应和正视。所以这也是电影最大的一个戏剧冲突。他要向谁坦诚呢?要向谁证明呢?首先是他的家庭环境,哥哥交了女朋友,爸妈反复强调以后上了大学要交女朋友;然后,在学校的死党则视同性恋为传染病,殴打和诋毁同性恋者,柏德也因此压抑自己的情感;最后,在自我的遭遇上,公园老头是他对自己悲惨未来的预测,认为这个群体是堕落的恐怖的下流的(索多玛)象征。 在外的社会大环境不能支撑,走入内心的社交和亲密关系也充满阻碍,这个身份认同就会显得特别曲折。所以电影的大部所表现的,也就是家汉的残酷青春,他的曲折的成长。 3. 电影蒙太奇,画面的布局和切换也很有特点与意味,值得称道,所以这是这篇文章第二个重点需要阐述的地方。影片一开始放唱片,“忘记你”的唱片名字就和电影主题曲成为一对举;同时画幅背后还有细节。这个细节就是满墙壁的圣母图,这一个指涉了无限给予的爱的和被救赎的形象。 基督教信仰既然是他们家的信仰,那么对于爱的理解也应该是非常到位的,可是就他们一家来说,彼此是苟且凑合在一起的。父亲的心思在大陆,母亲的心思只在维系好家庭。所以当他们在台北讨论世界人口太多的时候,然后马上就讲到了他们一家的爱只是为了繁衍,这就戳穿了基督教“爱”的无奈和虚伪。全球人口当年突破五十亿,可人们都是怎样的呢?都是无爱无意义的群体,都是沙聚之邦。 回到前面,他们练习憋气。通过王柏德的包上画了一个鸟人和写的一个忍字来看,就使得他的行为很有象征的意味。鸟人本来是疯狂的,不正常的,可是“忍”使得他显得“正常”,而主角却因为为爱所煎熬变得“不正常”了。他练习憋气,而张在看他,一方面是张的好感,在水下(潜意识)一个安全世界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暧昧。同时,王太能憋气了就预示了他太能“忍”,一直将这个感情隐藏起来。 后来他们在海边,这么自由的环境,王的包依然左边刻着忍,右边画着鸟人,说明他心底的矛盾冲突是无法弥合和被调解的。这也就是他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离婚,为什么一直不联系张的原因。他的自我认知没有张那么主动,甚至说因此而更为曲折。其实当他们毕业后,经历了社会中的洗刷,他已经从“不正常”的birdy,变成“正常”的普通人了。这是自我忍耐的结果,也是社会的巨大的规训的体现。 然后从游泳池到寝室到墓地,可以看出寝室是一个男性的力比多和荷尔蒙的展示场所,他们的乐器在这里很自然的是男性象征,体现了他们的旺盛的青春期生命活力。然后翻墙去墓地约炮,既说明了他们生命力的被压抑和释放的需要,又说明整个社会像墓地一样死气沉沉,没有改变。也就是这里,张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独特,同时翻墙也为王买宵夜埋下了伏笔。 之后就是上乐器演奏课,神父讲爱和爱你的乐器,也就是这里张获得了他的性启蒙,在和王的对视中,他知道了自己喜欢的对象。这里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神父本身是个同性恋,所以他讲的那个舞会上的女孩是虚构的,他为了逃避自己的感情和维护自己的信仰才来到台湾。 这句话促成了张和王的对视,也许这就是目成心许吧……目成心许后面就是空自知。王买宵夜被宿舍监管员看到了,在打他的屁股以示惩戒。前面说张开始获得了自己的性启蒙,在这里他的意识得到加深。宿监的惩戒一方面带来的是恐惧,另一方面就是精神危机的出现——基督教狭隘的爱。这里有个有趣的转化,就是把监视的老大哥转化成了上帝,然后以上帝的名义施加的所有惩罚,都是爱,于是爱就成为一种扭曲的变态心理。大家在看的时候不觉得打屁股这个地方很暧昧,很变态吗?对,就是这么变态。性意识的萌发同时伴随着对自己的病态的理解,也就是自我否定与自我堕落并存的两种可能性。 假如说前面对于同性恋的描写都是打擦边球,那这里就直面了他们所遭受的身体暴力,也就是浴室霸凌。最终以张的妥协和王的仗义结束,从这里开始他们的友情正式开始。也就是从这里,张意识到了基督教爱的普遍的真正意义,获得了心理的成长。 王在宿监的车子里撒尿,是对秩序的叛逆和之前好友们的附庸风雅不同,张朝着王想要靠近学习认同模仿则转到了社会组,而王也很期待张的到来。然后后面就是两个好朋友甜甜的台北之行。从后面的花絮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这个时候是互相处于暧昧不言的地段。 但同时,甜美的生活伴随着危机,插曲就是女生的入校。台北之游是张视野的扩大和对爱情信心的确定,女生入校对王来说则是对自我身份的背离的好时机。所以重点先是台北之行。 我觉得这个电影好同时也是缺点就是,它虽然展露了社会现实但是只是打擦边球,没有触及到主角们的生命体验中,而只是青春期的欲望叙事,虽则有后面的类似对人类共通生命和命运的探讨,但终究缺乏一个有社会维度的内涵。 蒋经国之死,高中生对他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说明环境和思想太过封闭。他们唯一有的就是对他单纯天真的爱。而现实是怎么样的呢?上面已经有所论及,这里就不用赘述了。之所以说做的不好是指这些展示无非蜻蜓点水,社会在自由开放空气下依然弥补暴力、欺骗、无知、愚昧和愤怒。然后他们就去电影院看《鸟人》,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呢?简单地理解和概括就是质疑“正常”和“不正常”的故事,质疑现代文明对人的排挤和打压,同时尝试修复着战争所带来的心理创伤。 在那个沙发上,张就去偷偷亲王,被老板在监视。(这个电影院很反讽地叫太阳系)老板说我们这里不能乱来哦,然后这里运用了两个象征性很强的道具:红沙发和镜子。镜子上是真实自我,红沙发是欲望的折射。迷乱、尴尬、手忙脚乱……电影马上放喇叭的背景音乐,主题就是“忘记你”。刚刚说了展露自我是危险的,唯一能做到无法是忘记你和忍耐,所以他们出来后第一句台词就是“小心啦”。 然后就讨论三毛。《雨季不再来》、《撒哈拉沙漠》,“如果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是一样的,我就不要了”。这里我不甚了解,因为我没看三毛的书,但我知道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他们对爱情的定义和理解。在这之后他们爬栏杆、调情、在大街睡觉。这时一个潜文本进来了,就是蔡蓝钦的那首歌。饭前祷告,保守的家庭,勉强维系的家庭关系……无爱的家人,在这点上王和张都是一样的。歌词里说:这世界有一点希望有一点失望,马上他妈妈给他买了摩托车,说明这个家庭是有爱的(后面被王摔坏了,意味着这段感情的破产)。 而他自己也在开始摸索定义什么叫爱。电视里在放《拥挤的乐园》,很巧,这首歌专辑名字叫暗恋。然后他就在等王打来电话找他去玩,妥妥的暗恋。接着便结伴偷海报,看投影仪。这个片段不仅仅说明这段感情不能戳破,只是如《监狱风云》一样的兄弟情和义气,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电影主打歌创作埋下伏笔,也表达了自己的电影观。所以这段感情简直是《雪在烧》,经历这里后电影开始正式表现这段悲剧。 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开始交换。王交了女朋友,张情绪开始不稳定,“你这简直是在虐待我嘛”,“天使不敢走的路,傻子一路冲过去”。我不知道这是主体互换还是人格嵌套。张开始有了Birdy式的神经质,他开始在旧有的基督教的诠释下变成了一个异类(遗精、换发型、性取向),然后叙事回到学校,有女生入校悲剧就开始了。 Birdy跳楼是一个隐喻,从排挤同性恋的群体突围,跳到女生区,这既是环境的挤压,也是自我的驱逐。所以当他们表演失败后说“世界一点没变”到张去公园寻找解脱,这是我最不适,最不能忍受的地方。“干,为什么?”在这里不仅仅是灵与肉的不能分离的问题,同时一个是现实的地狱体验,另一个则是基督教许诺的下地狱未来的精神体验,当公园老头画面慢慢淡化,张的脸庞渐渐清晰,两者呼应沟通共享一个精神与现实的世界,都是失落无助,都是无爱可悲。做不成恋人,也做不成朋友……在天堂地狱之间,也没有家庭的支持,这个时候是巨大的孤独无助,也是巨大的自由,然后才有了环台旅行。 4. 所以,当文化资源和社会实际各自充满了矛盾和悖谬,在这种多重矛盾之下,他们的自我认知的道路必然充满曲折。这种挫折与阻碍对应了电影开头的雅歌: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蔑视。隐喻着这段爱情爱所要面临的困难。 和最后对应,电影把这种同性恋的困局引申到人们共通的命运,通过一个瀑布下的传说或者寓言来传达。既然台湾社会,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是这样的,那美国,那象征着现代文明的顶峰的国度会不会不同呢?在家汉去探望神父后,他来到了尼加拉瀑布。印第安部落的女人不能决定自己喜欢的人,命运也是被安排和强制,最终不随人愿,最终跳下瀑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说明现代文明之外,资本主义之外的可能性,即便追溯到一个前现代社会、原始社会,这样的问题,人的情感和命运也无法由自己主宰,人自身的问题始终扑朔迷离着,没有可以凭寄的地方。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交代了张告解的原因。原来在这之前他和王爆发了一次冲突,在他们打斗的身后是一副关公像。看着他们身后的关公像,这时全然明白了,宗教、血缘、义气通通解释不了他的问题,戏剧矛盾于是在这集中爆发。终于,两个相爱却不能言说自己情感的人,一个跑,一个追,一直走到海边,走到无法再走,当一切都矛盾不了了之,就走到了印第安传说/寓言那里,走到人类永恒的困境和命运上。精神世界没有立足点,现实世界到了大海就停止,不会再往前发展,等到他们中年再遇见的时候,终究是感慨万千,终于明白神父说的“活在当下”是做不到的,一切都一切最终只会是一揆哀婉的回音,充满了无能为力的伤感,所有的追忆和想象也只会被来时路所羁绊,变成自我编织的幻象……

本文地址:http://www.riyuangf.com/news/20087.html    迅易网 http://www.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