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教师  经纪  系统  参数    蒸汽 

黄王简史:黄王与克苏鲁与其他

   日期:2024-09-19     移动:http://qyn41e.riyuangf.com/quote/17718.html

你可知黄衣之王背后的秘密?

感谢克吧吧主无形的吹奏者,吧务遮卢,100dice的Rua给予本文的帮助,若是没有他们,我想本文的进度也不会这么快,真的非常感谢各位了!


作为黄衣之王的缔造者,钱伯斯的故事深受他在巴黎学习艺术的那些年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以艺术家、唯美主义者和那些通常处于情感波动和易受影响的心理状态的人的存在为特征。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巴黎的艺术界弥漫着一股颓废的氛围,这股世纪末的颓废氛围也渗入到钱伯斯的作品中。

1895年,《黄衣之王》首次出版,随着此书的传播,“黄衣之王”这一怪奇形象广为流传,并在之后随着克苏鲁神话的步伐一同发展,通过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如今这般看似复杂却又颇具魅力的独特符号。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对这篇怪奇名作赞扬有加,但赞扬的同时,也对其作者钱伯斯之后的创作转型深感惋惜。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研究论文《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中如此介绍道:

由此可见洛夫克拉夫特对于钱伯斯的高度评价以及后续的遗憾之情,这不仅是在论文《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在与其他作者的信件交流中也曾多次提及过钱伯斯的作品,比如在1933年4月22日与罗伯特·布洛克的回信中:

从中也不难看出洛夫克拉夫特对于《黄衣之王》的推崇。《黄衣之王》也被如E.F.Bleiler,S.T.Joshi和T.E.D.Klein等评论家称为超自然领域的经典之作。

那么,钱伯斯笔下的黄衣之王是克苏鲁吗?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不是。钱伯斯自成文脉,且远早于克苏鲁神话,任何把在克苏鲁神话之前的作品认定为克苏鲁都是耍流氓,同理,总不能说《大神潘恩》是克苏鲁吧?

但是,黄衣之王也的确与克苏鲁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正是因为克苏鲁神话作家对黄衣之王的二次改造,促使黄衣之王发生了进一步改变。出于对《黄衣之王》(至少是前四篇)的喜爱,洛夫克拉夫特在其1930年创作的《暗夜呢喃》中加入了《黄衣之王》中的一些元素,比如“哈斯塔”,“哈利湖”和“黄印”,这也标志了黄衣之王正式与克苏鲁神话建立联系。

钱伯斯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安布罗斯·比尔斯的影响,《黄衣之王》中借用了不少比尔斯作品中的元素,比如《牧羊人海塔》中的牧羊人之神哈斯塔,《一个卡尔克萨的居民》中的古城卡尔克萨与主角哈利,同时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元素,如“黄印”,“黄衣之王”,“黑星”等。但在钱伯斯的笔中,他将除卡尔克萨以外的元素进行了进一步改造,在《黄衣之王》中,他摒弃了比尔斯的牧羊人之神,将“哈斯塔”形容成了某块土地亦或是某颗星星,并将“哈利”改写成了一片湖:

但在《少女德伊斯》一文中,钱伯斯又将“哈斯塔”看作是一名角色:

由此可见,在钱伯斯笔下的“哈斯塔”的定义并不统一,是个多义词。而在洛夫克拉夫特《暗夜呢喃》中亦是如此:

我们同样并不明确洛夫克拉夫特这边的哈斯塔是角色还是地方亦或是什么物品。但在《文学中的超自然》中,洛夫克拉夫特提到了哈斯塔的渎神邪教。实际上在《黄衣之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哈斯塔的邪教,会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洛夫克拉夫特将《名誉修复者》与《黄色印记》联系在一起产生的过度解读,但也不难看出洛夫克拉夫特希望将哈斯塔看作是一位神明:

不仅是哈斯塔有着不同定义,“黄衣之王”一词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通过《黄衣之王》前四篇可以看出,黄衣之王本身是《黄衣之王》这部戏剧中的一名角色,但《名誉修复者》的主角似乎认为黄衣之王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物,并且在《大龙之庭》的结尾,主角听到了黄衣之王的耳语,从这两点中也不难看出《黄衣之王》戏剧对人的影响之大。关于黄衣之王的形象,钱伯斯并没有浪费笔墨来描述,仅是通过角色之间的只言片语来让读者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而在《大龙之庭》的结尾处出现了这样一句十分有趣的句子:

关于这句短语,以下节选自DJ Tyrer的《哈斯塔&黄衣之王》(曾在《黄衣之王选集》和《The Supplement》上发表):

尽管钱伯斯并未在故事中描述黄衣之王的形象,但在故事中,还是会通过“惨白面具”,“扇形斗篷”,“破斗篷”以及“王冠”这些词汇来隐示黄衣之王。且在《黄衣之王》小说集出版时,作为其发行商的F. Tennyson Neely设计封面时创作了一个黄衣之王形象,这一形象也正是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各种长有血翼并带有光环的黄衣之王形象的原头。

而洛夫克拉夫特在1920年创作的《塞勒菲斯》中提及了一只头戴黄色丝绸面具的月兽祭司,这一形象后来也出现在了1929年到1930年创作的《梦寻秘境卡达斯》中,但在《卡达斯》一文中,洛夫克拉夫特将这一角色的衣着进行了进一步的描写:

由于这一形象的描述,许多读者认为这是黄衣之王,但此处仅仅是作为黄衣之王的捏他,并非真正的黄衣之王。而洛夫克拉夫特在1929年到1930年创作的十四行诗《犹格斯真菌》中也延续了这一形象。

黄衣之王剧本也是《黄衣之王》前四篇的共同背景,在小说里,这是一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引起轰动,后遭受宗教界,舆论界谴责的佚名禁书,故事中的角色是如此描述《黄衣之王》这部剧本的:

此外,美国作家Thom Ryng根据钱伯斯的《黄衣之王》中所提及的剧本,二次创作了一部于1999年出版的剧本,这也正是人们经常提及的,所谓的“完整剧本”,但《黄衣之王》的戏剧远不止一两版,比如由Thomas Tafero创作的《褴褛之王》,于2012年10月在纽约戏剧节演出。

为了延续并丰富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观,德雷斯将哈斯塔二次改造成为一名旧日支配者。但因为洛夫克拉夫特引入的是哈斯塔而不是黄衣之王,德雷斯也没有引入黄衣之王这一概念。1939年,德雷斯创作了一篇名为《哈斯塔归来》的小说,这篇小说也是德雷斯最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在本文中,德雷斯将哈斯塔正式纳入旧日支配者的行列,并称其为“the Unspeakable”“Who is not to be Named”

休·B·凯夫(Hugh B. Cave)在1934年8月《诡丽幻谭》刊载的《黑魔法之岛》一文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词——“Great One who must not be named”,并且在这篇故事中便能看出凯夫似乎已经将哈斯塔看作是位神明,且将其称之为邪恶王子,这也的确有点邪神的意味:

也正是在《哈斯塔归来》一文中,德雷斯确立了哈斯塔与克苏鲁的对立关系以及兄弟关系,并且也正是在本文中,将哈斯塔认定为风元素:

但德雷斯并未详细解释哈斯塔与克苏鲁的亲属关系,且在德雷斯的作品中,也并没有什么黄衣之王,仅有旧日支配者哈斯塔。同样德雷斯也未能详细描述哈斯塔的形象,仅在《哈斯塔归来中》提及了它具有某种蝙蝠特征(bat-like),《山墙之窗》中提及它包含了某些章鱼的特征,或许这也是为了对应和克苏鲁的half-brother关系。


尽管在德雷斯的作品中并未提及黄衣之王,但在其笔下,哈斯塔却与卡尔克萨,哈利湖等黄衣之王元素紧密相连,这也很难使人不将德雷斯的哈斯塔与黄衣之王联想在一起,如今我们会认为黄衣之王等同于哈斯塔,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德雷斯这一始作俑者。

同时,德雷斯的这一系列操作也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克苏鲁神话作家,如布莱恩·拉姆利。但德雷斯仅仅只是为黄衣之王与哈斯塔的联系打下基础,很长一段时间内,黄衣之王与哈斯塔只有非常模糊的联系。

美国的模组作者John Tynes的以桌游COC方面的作品而闻名,他也是绿色三角洲(Delta Green)的创作者之一,他于1990年创办了Pagan Publishing,当时他还是个大二学生,Pagan Publishing的第一份出版物是COC爱好者杂志《The Unspeakable Oath》。

The Unspeakable Oath这一标题名取自Keith Herber在《The Evil Stars》中创造的一个咒语,这个咒语是“The Unspeakable Promise”,但Tynes一直错误地把它叫成“The Unspeakable Oath”,进而把它当作了标题。Tynes在《The Unspeakable Oath》这一杂志中编写了大量设定,也正是他将黄衣之王与哈斯塔的关系明确化。从《The Unspeakable Oath》中可以看出,Tynes已经完全将哈斯塔与黄衣之王划上了等号(这已经是90年左右的事了)。

将黄衣之王认定为哈斯塔的化身也正是出自《The Unspeakable Oath》。而Tynes也创造出了一个新术语:哈斯塔神话The Hastur Mythos,他通过这一术语,来描述显现为黄衣之王的旧日支配者哈斯塔,虽说这一术语也会用来暗示更以哈斯塔为中心的黄衣之王神话的变体。同时哈斯塔代表“熵”这个说法也是出自Tynes的创作:

但Tynes的哈斯塔设定是为Green Delta所写。哈斯塔神话专指Tynes写的一系列关于哈斯塔的设定,又含有Green Delta背景的小说,指代的范围非常狭窄。比如混沌社(Chaosium)1993年的《哈斯塔小说集》(The Hastur Cycle)并非哈斯塔神话,更不是黄衣之王神话,而是单纯的克苏鲁神话相关。

自德雷斯之后,林·卡特也曾写过部分与卡尔克萨相关的故事,其中在《Carcosa Story about Hali》中,哈斯塔被称为“居于深渊者”“阿撒托斯子嗣”“纱布尼古拉斯的伴侣(纳格与耶布之父)”以及“旧日支配者王子”。据说它领导对旧神的叛乱,而被镇压在它的湖中。从中不难看出,林·卡特也基本走的是和德雷斯同样的路子。当然,德雷斯之后也有作者继续延续钱伯斯的设定进行创作,比如James Blish和他的《More Light》(1970)。

由于黄衣之王的混乱性,会出现一个独立的黄衣之王体系也不足为奇。这也正是,或称为。

黄王神话是一批罗伯特·W·钱伯斯笔下的黄衣之王粉丝不满于德雷斯对于黄衣之王的二次创作,从而开创的以钱伯斯笔下“黄衣之王”相关设定进行创作的独立体系。

黄衣之王神话不应与克苏鲁神话混淆,黄王神话不在克苏鲁神话的范畴内,属于独立体系,但黄王神话体系中的部分作者或编辑或多或少是克苏鲁神话的爱好者乃至创作者,比如 Joseph S. Pulver, Sr. ,W.H.Pugmire,Robert M.Price。

黄王神话和哈斯塔神话很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哈斯塔神话仍旧依托于克苏鲁神话的世界观,而黄王神话则完全脱离了克苏鲁神话的世界观。黄衣之王神话的焦点莫过于卡尔克萨的黄衣之王,其故事中的主角往往比较悲惨,在其中,黄衣之王往往是作为某种由心而生的超自然现象出现,这些遇见超自然现象的主角通常都会在下一刻瞥见那失落的卡尔克萨。黄衣之王神话的故事延续了钱伯斯的颓废色彩,从而创作出一篇又一篇颇具魅力的凄美故事。

黄衣之王神话也是DJ?Tyrer与Atlantean出版社的撰稿人的最爱,所以它在他们的出版物中位于一个突出的位置也不足为奇,其中包括《黄衣之王选集The?King?In?Yellow?:?An?Anthology》(但这本选集中也包含了哈斯塔神话的相关内容),《真理的幻像The?Phantom?Of?Truth》等。DJ?Tyrer于这一圈内也是一位名人,他对这一体系的贡献也丝毫不亚于Pulver,他创作过众多黄衣之王神话小说及诗歌,其中,《Pioneer?Approaches?Aldebaran》这首诗歌还入围了2010年的数据转储奖Data?Dump?Award,并于次年再次上榜而DJ则成为该奖项上榜次数最多的诗人之一,而另一首诗歌《卡尔克萨的蝴蝶A?Butterfly?In?Carcos》则获得了2016年雷斯灵奖的提名。

而DJ?Tyrer也创作出了一个全新的体系,即黑与红神话The?Black?and?Red?Mythos,这一体系由DJ的诗歌与小说组成,尽管这一体系的起源并非是黄衣之王神话,但它的发展也的确受到了黄衣之王神话的强烈影响,或许这也能解释DJ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城市衰败感。

这一体系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基于19世纪末的钱伯斯创作的相关黄衣之王故事。与克苏鲁神话不同的是,这一体系中并没有什么权威,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发起者,黄衣之王神话的领军人物Joseph S. Pulver, Sr也已于2020年4月24日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去世,Pulver对这一体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仅创作了30多篇相关作品,更是编辑出版了黄衣之王神话选集,但黄衣之王神话的小说集并不算多。这一体系的发展时间实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范围,但据观察,90年代大概是黄衣之王神话的上升期(起点时间尚不明确),并且时至今日,这一体系也依然存在,15年之后也仍有人继续创作黄衣之王神话的故事。可如今这一群龙无首的独立体系又能走到哪一步呢。

每次谈及黄衣之王,几乎总会与克苏鲁神话挂钩,但这仅是因为其在克苏鲁神话方面的复杂性,克苏鲁神话并非黄衣之王的全部,即便抛开克苏鲁神话,黄衣之王的影响力也依旧不减,

由于我希望能将这篇文章看作是黄衣之王的总结向文章,因此我也在群内征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回答上文未能提及的内容。




由于哈斯塔的独特及其复杂性,导致要想深入了解绝非易事,这也是笔者想创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我想这篇文章应该可以帮助黄衣之王/哈斯塔的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偶像”。最后,感谢各位能够看到这的读者。


本文地址:http://www.riyuangf.com/quote/17718.html    迅易网 http://www.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