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程  女神    解决  大连  老师    贵州  股票  会议 

《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读书笔记

   日期:2024-09-19       caijiyuan  
核心提示:个人见解个人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完整的体系。但是有很多的知识点。建议先找一些有完整体系的书学习,之后再来看这本。另外这

个人见解

个人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完整的体系。但是有很多的知识点。建议先找一些有完整体系的书学习,之后再来看这本。

另外这个作者还有挺多关于写作的书。我目前手里有三本《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超级结构》《这样写出好故事:情节与结构》(蓝色)

(《这样写出好故事》是套书,有三本,分别是三个人写的。我索性都都买了。)

还有两本是《从创意到畅销书——修改与自我编辑》、《如何创作炫人耳目的对话》。刚刚下单了。(已经到货了)

作者长得有点像电锯惊魂里的劳伦斯·戈登医生。

本书满满的知识点,因为这本书我决定把该作者其他写作的书都买来。(市面上共5本),作者本人网站www.jamesscottbell.com(我去看了看,关于写作的书有十几本,国内翻译了5本吧。)

然后还在B站找到了他的视频教学(),不过是全英文的。(哪位大佬能转成中文字幕的就好了)

加一个目录。作为前瞻。


?


给读者某种情感体验。

有关死亡的一句话

在情感方面令人满意的小说必须以死亡为赌注。

一号人物(主角)必须经历生死攸关的考验。(任何类型适用)

死亡可分为三种:肉体的死亡,职场的死亡,心理的死亡。你的小说必须呈现其中一种以上的死亡(并不是真的要她/他死,而是出现这种死亡危机)。

肉体的死亡很好理解就是,比如地下的非法拳击,生死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职场的死亡也很好理解就是,比如一场至关重要的一场庭审,胜败决定了这律师以后还能不能当律师。

心理的死亡,这个就比较抽象了。比如某某信念的崩塌(她失踪了,但是我相信她一定还活着)(如果不这样想的话,主角会活不下去);比如谈恋爱的两人,灵魂伴侣,迟迟不能在一起(如果不是他的话,主角会活不下去)。比如我是凑合主意搬来了一个舍友精致主意(如果过不了我想要的生活,主角会活不下去)。

区别一下大概是这样。

肉体的死亡,这事弄不好,我真的会死。

职场的死亡,这事弄不好,我真的得换别的工作,其他的我也不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无所有)。

心理的死亡,这事弄不好,我感觉我会去死(自杀)(我所有的坚守信念等)。

在关键情节之前(高潮戏),存在哪一种类型的死亡?你必须选择一个死亡类型作为情节的要素。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你可以使用别的死亡类型推进情节,但是,在故事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贯穿始终的应该只有一种死亡类型。(只有一种死亡类型,但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推进情节)

举例:职场死亡。

一个律师需要了一个案子,一个案子败了他就会身败名裂。但是他发现被告原来是他之前的救命恩人。(职场死亡+心理死亡(真相还是人情))

(我最近刚好刷到一个《古董局中局》的视频片段,里面夏雨,分别鉴定两版清明上河图,里面就有纠结。就他发现了故宫这版可能是假的。)

举例:肉体死亡

警察,危险职业,涉及到危险死亡。在细化、加强就是缉毒警(再加强就是金三角的缉毒警还是卧底)发现身份就会死。

在此基础上加职业死亡。通常会有这种情节1.关键时候主角开枪打了自己人救下了关键反派人物,被警察看见了,还上了通缉令。情节2.唯一知道自己身份的上司,挂了。唯一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没了。

在此基础上加心理死亡。通常会有这种情节1.有一次的反派贩毒活动,又各种火拼。看着跟着自己的小弟挂了。(我到底是谁)情节2.怀着孕的女友说要打掉肚子里的孩子,因为不想像自己一样是个混社会的。

一定要注意你的主题是一种死亡,另外一种死亡是推动情节。(个人举的例子也不是很好。)

情感冲突的环节

关于成功小说,作者有一个实用的定义:叙述一个人物如何应对即将降临的死亡,并且让读者得到情感方面的满足。

只要你明白了这个定义,你就可以在情感冲突的链条上有机地建构各个环节。这个链条可以写成下面这个公式

冲突(马上面临死亡的可能)

+情节(避免死亡的具体措施)

+悬念(与情节有关的、未经释放的张力)

=情感上令人满足的体验。

记住,悬念并不总指放在桌子底下的炸弹或者旅馆房门后面的一群坏蛋。悬念是指任何在故事中未经释放的张力,它让读者渴望看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如何着手创作一个有冲突的故事呢?

1.?你要想出一些让你产生情感共鸣的想法。

2.?把这些构思向前推进,让故事沿着最有可能引发冲突的方向发展。

学会为了创造冲突而进行“头脑风暴”。

有下面几种方法。(讲可以作为冲突的灵感来源)

1.?从一个程序化概念开始,或者使用“假如……会怎么样”开始;

2.?一个意象(视觉画面)

3.?一个情境(场景设置)

4.?一个故事世界(故事的世界,背景)

5.?一个癖好(独特的嗜好,人物目标)

6.?借用古老的情节(借鉴前人的情节)

7.?一个社会问题(热门话题)

8.?最初的几行对话(开头数行)

9.?你的激情聚集的核心(激情的核心,写作初心,最初构想)

10.?字典游戏(翻开字典,随机选几个字)

概念或者“假如……会怎么样?”

用冲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假如一个穷人忽然中了500万会怎么样?……

假如这个穷人亲戚来借钱会怎么样……

尽可能让每个构想都与一号人物(主角)的命运发生联系。

视觉画面

作家的脑子里要装满作为素材的各种画面。下面介绍几种引出画面的方法(音乐、梦、电影思维)。

音乐(听一些电影配乐。)梦(记录梦)电影思维(自己在脑子里想一个场景,在想两个有鲜明特色的人,进行冲突)

场景设置

场景本身有一些属性(书上说是潜力)。不光有潜力为人物制造冲突,而且有潜力在冲突本身当中发挥作用。

不太好懂,我解释一下。

场景,有潜力为人物制造冲突:是说比如平民窟(场景)可能会遭遇抢劫、偷窃、贩毒

场景,有潜力在冲突本身当中发挥作用:是说有些场景比较重要,可能是冲突的核心,可能是主角的心结发生地,或者是啥啥啥(梦开始的地方)。比如,医院,主角因为母亲生病住院不停的赚钱。比如,校园,主角因为遭遇了男孩子的霸凌

(个人扩展)

有些场景容易触发一些事件,某坏蛋窝(某三角)、秘境……

其实常见的场景也是可以有些冲突的。(马路飞来横祸,被快速行驶蹦起来的石子、铁钉爆头)

场景也可能强化(弱化)人物。月黑风高杀人夜。如果是白天大马口繁荣街呢(不是说明杀人的胆大包天嘛)。抢劫了一家银行。什么样的银行呢?为黑帮洗钱的银行,还是转为农村人的银行。

杀人狂进了警察局大杀特杀,杀人狂进了幼儿园大杀特杀,杀人狂进了养老院大杀特杀,杀人狂进了死刑犯监狱大杀特杀。

描写场景的文字,作者提及一个写法思路。(个人觉得无用。)

一种是“中性”描述(事实),一种是既描写景物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提升冲突的紧张感或者烘托氛围的作用(个人觉得无用)。

作者原例子,冬天,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来到一户人家门口。

冰柱从屋檐垂下。

冰柱像呵斥者的手指那样,指向地面。

(孩子的担忧、害怕、不安?呵斥者是谁?孩子把这个冰柱看成了呵斥者的手指?还是讲述人把冰柱看成了呵斥者的手指?我个人不太懂这个,要是有相关的书籍详细的教教我就好了。我可能不清楚这样写的好处。)

故事的世界

就是小说的背景(社会、工作、生活……)同时要思考主角和环境(背景)的冲突。

穿越剧就是主角和时代背景冲突了。(就是将人物放置陌生的环境中,陌生的时代背景中)

像有钱人突然落魄变成乞丐了,穷人忽然中奖了5000万,男女被雷劈互换身份,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捡到了洗澡牌冒充杀手……

一些观念、生活、饮食……的冲突就自然而然有了。

这些是你必须要进行展示的。(好坏就在于此,展示得巧妙和具有趣味性)

独特的嗜好

人物要有个人嗜好(这个“嗜好”,可以理解成目标,或者行动力)

人物的主要嗜好是什么?爱情、欲望、仇恨、金钱、地位、权力、声望。

深入挖掘人物的动机。(就是要让主角无路可走,必须走上那么一条路。这样主角的行动力,就不会被大家喷。而不是什么心血来潮。)

你要是角色主角动力不够,就多加一点。

个人举例:主角要成为一名警察。

力1.主角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警察。(梦想)

力2.主角一家都是警察,好几辈都是警察。(家庭环境)

力3.主角父亲死于某贩毒大佬的案子。主角要复仇。(复仇)

力4.照顾生病的母亲,成为警察工资高,更好照顾母亲(我瞎编的。)

力5.喜欢了警察的某某某(爱情)

反正你就是要让主角必须走向你规定的路线上。(变坏也是如此)

有些人可能反对主角的嗜好(目标),那就搞一个反方人物列表:家人、竞争对手、朋友、仇敌。有了这个列表你再选出最佳的反面人物(也就是最终boss,主角目标最大的阻碍)。

(也没有讲的很细,可能后面还会讲。就是人物给主角是正向力,还是反向力。)

借鉴前人的情节

适当借鉴。比如某个好的设定(穿越回某某时代),好的人设。

别背景也借鉴、人设也借鉴、冲突、大纲都差不多、故事内核都差不多。(那就不是借鉴了,你丫的别抄了,你还是买版权在翻拍吧)

(只要我抄的足够多别人就看不出来,那也可以)(个人是不屑于此类做法的)

但是有些经典桥段无法避免,存在雷同的情况也是有的。(经历出新吧,题材都写烂了你还写?)

热门话题

生活中遇到的让人抓狂的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环境……

就是思考,能不能为你所用。

可以把这个问题变成小说情节的核心元素(你小说的最终问题,最后boss),或者把它嫁接到小说的子情节之中。

子情节就是高潮戏前面的戏,小阻碍或者小的推进剧情的情节。(作用就推动和阻止)

开头数行

激情的核心

就是你为啥要写这个作品?

字典游戏

翻开字典,随机选几个字。(可能会给你带来某灵感吧)

最终冲突前的准备工作。

有四种元素可以帮助你把基础打得扎实牢固。总结起来,作者称之为“LOCK”。

1.?值得追随的主角(Lead)

2.?(生死攸关的)目标(Objective)

3.?正面对抗(Confrontation)

4.?精彩的结尾(Knock-out)

在小说领域,冲突有一个首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读者必须关心情节涉及的那些当事人。这就构成了读者对人物的情感投资,也让读者基于了解这样的麻烦最后会如何收场。 正面主角

笼统地说,这个人物提现了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英雄、正义的警察(具有主动力的人物))

反面主角

并不是真正的反面人物。(其实是好人,不得已变坏了,结局肯定变好了)

如果真的是反面人物的作品,也是禁止的。

非英雄主角

正常人一般人。(没有主动力的人)(需要被迫行动,比如:洗刷自己杀人嫌疑之类的)

创造让人“在乎”的因素

因为小说是情感体验之旅,主要人物必须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火花,这是理所当然的。

一种感觉

开始创作的时候你就要问自己,你打算让人物唤醒读者身上的哪种感觉。

是正义的化身?还是爱拼才会赢?还是为之惋惜?

职业

人物干什么工作或者从事某种职业,能不能成为制造麻烦的肥沃土壤?

人物背景

人物小时候在哪读书?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什么样的冲突呢?

一种渴望

人物渴望什么(其他书里有叫,人物的心结,内心的渴望)

都是一个东西。

比如:小时候缺失的父爱(渴望父爱),梦想是成为警察……

有些电影处理的很简单,可能是一个东西。有些就不是(看起来渴望是这个,实际渴望是那个)

比如:人物渴望成为警察,最后成为警察。

另一种就是:人物表面上渴望成为警察,最后没成为警察,然后完成了自我完整。(原来我想要的并不是成为警察,而是成为像警察那样的人之类的)(这就有些复杂了,AB线什么的)

跃然纸上

人物吸引读者眼球的因素有三个方面。胆略(不怕死)、机智(临危不乱化解危机)、绝妙(像磁铁一样吸引人)。

人物的缺点

给人物来一些小瑕疵,使人物更真实,或者更可爱、更有特点。(有路痴、大胃王、强迫症爱打扫)

意志的力量

有野心、有目标、坚定不移的人物,大家很喜欢。

小说成功的最大赌注涉及死亡的威胁,无论是生理上、职场上的、还是心理上。

故事的目标可以有下面两种形式:要么想得到某种东西,要么想摆脱某种东西。这里的“某种东西”应该是生死攸关的事物。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亡命天涯》自己被抓就无法洗刷谋杀妻子的罪名,《沉默的羔羊》不受待见的女新手警察想做出成绩(沉默的羔羊好看,我推荐。亡命天涯我没看过)

打磨主角的目标

1.?主人公在小说中首要目标是什么?这点要弄明白。这个目标应该是始终如一的,要么实现目标,要么解脱。

2.?小说如何过渡到死亡(前面的三种死亡)

3.?以人物的口吻写一两篇日记(即第一人称叙事),解释为什么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有些问题,我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主人公为什么要死要活的?)

4.?把这段话编辑一下(指目标,比如:少年漫,我要成为海贼王,我要成为火影,我要成为魔法帝)。比如:把3里面能用到的信息,写到人物对话里。

5.?在小说第二幕的中点之前,找一个地方把这个材料(目标)穿插进去。

人物日记

以人物的口吻写日记。(或者你写人物小传也行)

目的就是检查你的人物、动机、逻辑。之类的(你能不能流程的写,不能就是卡了,人物存在问题)

(不知道,怎么写,你就写你自己,你啥时候出生,小时候怎么样发生了什么,小学,初中,……,进入社会。怎么一步步成为现在的自己的,自己当初面临了几次人生的重大抉择?如果当初自己那样会怎么样?)

看情况,可写可不写。(随意)

正面对抗,就是主人和反派的正面较量。

对立面往往具体化为另一个人物。(就是创造出一个具有你想要特质的反派人物)

对立面人物

单一的坏人,不能让人信服。

两个基本选项

1.?对立面是坏蛋

价值观与主角价值观违背的坏蛋。(比如:只关注于自己利益的坏蛋,因工伤得不到好的待遇而报复社会的坏蛋……)

对坏蛋也要公平

坏蛋的塑造,如下几点:

l?针对坏蛋,你要写一个完整的背景故事。他是从何变坏的,为啥要做坏事?

l?找到一个引发同情的因素。假如你可以让读者感觉到同情,就能为其注入一股强大的情感电流。这并不是说你赞成坏蛋的行为,而是说你要强迫自己明白他也并非是十恶不赦的恶魔。

l?为坏蛋的立场找到理由。不管这个立场有多不靠谱,坏蛋都因此坚持自己是正确的。

l?小说中至少有一个小情节可以把这个合理的理由说清楚。这也会在读者的情感天平上唤起两种对等的情感,而这正是你所需要的。

2.?与好人物的对立

对抗阶段的关键是存在一个反面人物,他有强大的理由跟主角对峙。对峙未必是邪恶的事情。

作者举例:《亡命天涯》,主角被冤枉了,警长就是要逃犯。(我的任务是抓住你,我管你真冤枉假冤枉)

黏结剂

关于小说的对抗元素,你最后还得考虑一下冲突发生的场所。作者称之为“黏结剂”。这使得对方双方在你死我活的搏斗中互相摆脱不掉。这是一个让双方都不能一走了之的理由。(这句话还是很重要的)

举例:就是反派必须要除掉主角,不然主角各种捣乱,还想抓自己。主角呢,必须要抓住反派。而不是反派,真麻烦,我回老家了。主角,反派也挺帅的,我们和好吧。

那么有哪些办法创造出这样的黏合关系?

1.?一条杀人的理由

主角发现反派秘密,反派要灭口。《糖衣陷阱》(电影,有兴趣就看看原片,没时间看看解说也行)

2.?工作职责

律师、警察……

你需要让主人公的工作职责与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3.?道德责任

女儿被绑架,父亲会竭尽全力。干掉无数的坏蛋,把女儿夺回来。(《天生冤家》朋友之间的)

4.?实体场所

场所本身就可以把对抗的双方归拢在一起。

《闪灵》,因为大雪与世隔绝旅馆,到处是幽灵。

某些破案子的影片,大家都不准走,凶手就在人群中。

创建人物表格

?

书中给的两个表,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了一行。(其实这个表,还不错。大家根据自己的喜欢,可以进行修改,调整。)

结尾是小说最具挑战性的部分。结尾需要迎合读者的心思,而且不能让读者预先知道,必须保证读者有欲知详情的迫切愿望。

结尾必须解决冲突,从而让大家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结尾必须把松散的情节扎紧打牢,而且要成为点睛之笔。

困难在于合情合理。

牺牲

结尾的强大逆袭是围绕着“牺牲”这一概念进行的。

大概意思就是,主角和反派同归于尽的感觉,或者赌注是性命,职业生涯,两种艰难抉择。

避免落入意料之中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悬念的设置,情节合理,最后反转不突兀就行。

对于经常看悬疑类的破案片,你再怎么藏,其实也能猜到凶手。

通常就是第一个怀疑的肯定是好人。(哈哈)然后1,2,3,4都不是凶手,原来凶手是他。

你写的故事是不是一眼能够看穿结局,并不重要。就像爱情片多数都是男女最后在一起了。影响你观看吗?不影响,我就像看看他们腻歪,是如何在一起的。

根据你的故事来,你想给读者什么就什么。

令人印象深刻的因素

1.在文章上做批注。比如:一个死尸。(死的是谁?谁杀的,啥手法……)

后面的内容,有没有呼应上。挖的坑,有没有填。

就是挖坑的时候,留个批注。(word,wps)都有这个功能。

后面好检查,坑是不是都填上了。

2.也不是说都要填,关于大冲突(高潮戏的)坑都要填。其他坑可以给读者脑补,或者开新书。

3.寻觅最后的回响。最后几个段落,你要如何结尾。最后几个段落是指,之前的都说明白了之后的。

就是之前冲突都解决了,男主取了女主,在礼堂举行婚礼。反派也死了。

寻觅最后的回响,是什么呢。就是搞事(搞事之前,得把之前的事,结尾好。),可能推翻之前所有的东西(男主向女主说,我真的和前任断干净了,结果抬手间被女主发现新的纹身I love xxx的英文,然后影片戛然而止)

反派死了,反派的血,滴到了某人的伤口里。(下一部影片预订)

大家看电影留意一下,现在都是这样。好像一切都美满了,最后再来一下他真的变好了吗?反派真的死了吗,会不会被谁继承了。(武器啊,吸血鬼啊)

封面故事(就是作品简介)

就是把你这本书的卖点展示展示,让人想看。

撰写封面故事的秘诀如下:它既要包含冲突又要留有悬念。他要激起读者欲知故事详情的欲望。

不重要。不知道怎么写,就看看同类型别人怎么写的。

对于冲突来说,结构是重要的。结构不牢靠,小说的紧张感就会消散。原因如下:对抗性是小说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关键是两股势力展开你死我活的搏斗。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关注,必须让读者把心悬在嗓子眼才行。

第一幕结构的组装,第二幕对抗,第三幕结尾(包含了高潮)(就是三幕剧)

通常开局,就是一个人被卷入了啥啥事件。

重要的是:要让读者与人物产生共鸣。

一定要理解这个概念,什么是共鸣?其他书也有别的说法,共鸣、共情、代入感。其实是差不多的(就是一个东西)。

共鸣:(主角和读者,想的一样)是啊,对对对我也是这么想,我也这么觉得

共情:(主角和读者,喜怒一样)主角哭了,我也哭了。(主角懂我)

代入感:(主角和读者,一样)主角真惨,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我本人吗?

我大致这么理解,浅浅的让你明白,其实一样,三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重要的事,如何写出具有共鸣(共情,代入感)的角色。

书中没讲,我简单讲一下。

就是普遍大家会经历的事情(和情感),不想上班、不想学习、生活工作,日常会遇到的事,结婚离婚娶妻生子……

比如:主角看了一眼闹钟,心理默念还能在赖床10分钟。轻叹一声不想上班、上学。暑假过得真快……(读者,好巧,我也是这样,哈哈)

不管你是什么故事背景,你吃喝拉撒还是的有的吧,谈恋爱,娶妻生子还是有的吧。(这就是共鸣共情代入感)

有进无回的关口

指的是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情节节点。(也就是一件事)

关口一

在第一个情节卖点,绝大多数作品都要呈现出某种“行动方面的转向”。有人称之为挑起行动欲望的事件。

问题就是:为什么主人公必须加入这场搏斗?

所以之前必须发生如下的事情:一定有某种理由迫使主人公必须进入第二幕的生死搏斗之中。

比如:一家被杀,主角向庞大的邪恶势力复仇。欠下大钱,登上轮船进行死亡赌局。被人陷害,自己找出真相……

情节的强大气势取决于下面一点:第一个大门是有进无出的。

节奏

这个关口出现的越早,节奏就越快。(整体安排上)

关口二

到了某一个节点,你的故事必须打住。第二个关口的作用就在于此。第二个关口指的是一件能让主人公介入最后决战的事件,由此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这件事往往是一个重大的线索或者发现,律师,警察,侦探,如果主角不说肯定破不了案子,会冤枉好人,但是说了对自己不太好。(会有抉择)

实际上,了解了自己的“LOCK”元素(值得追随的主角、(生死攸关的)目标、正面对抗、精彩的结尾),还要设计一个好的乱子(什么故事)和两个关口(一个是卷入事件关口,一个是能彻底解决事件的关口)

人物驱动与情节驱动

人物驱动,就是主角是外向型人格,有什么事情了第一个上。(心理上想明白了就行动)

情节驱动,就是主角的内向型人格,能苟就苟。实在不得已才被迫行动。

怎么去区分是人物驱动电影还是情节驱动,我个人觉得这么去区分。就是本来的生活和后面发生的事八竿子打不着,普通人忽然就卷入了啥啥牛逼的事件。最后改变了人生轨迹,找到了新的意义。(这就是情节驱动)

人物驱动电影就是主人公与现在的自我、过去的自我、伤痛、秘密之类的东西产生对抗。

(搞不清楚就算了,不碍事)

《国王的演讲》的分析

该片为人物驱动型电影。略

《小丑》也是人物驱动。

掌握好视角问题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的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我)和第三人称视角(他,张华)。

第二人称视角是,你。(这类作品比较少)(有兴趣可以尝试挑战)

全知型视角(上帝视角):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写到哪就写到哪(我猜是指人物的生平过往),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伸出(即便两人处在同一个场景之内)(两个人的内心os我都可以写),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鸟瞰视角),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最好别代入自己的评论。没人喜欢说教。

把视角当做一架摄像机。

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时候是人物视角,什么是摄像机视角(全知视角),你需要什么视角。

简单举例一下:一间屋子两个人(AB)聊天。(个人举例)

破旧的咖啡厅,稀疏摆放了5把桌椅。(广角)泛黄的桌椅有着欧式的风格,罗马柱样式的桌子腿。(算是特写)

服务员从一个门帘后出现,穿过桌椅,踩着木板的“吱吱”声走来。将手中餐盘的两杯咖啡,递给早已等候多时的两人。(运镜)

A轻轻道了一声谢谢。望着服务员离开。

B理了理西装,又抬手推了一下稍有滑落的眼镜。

(这是AB两人是什么视角?无法确定,所以是第三视角,那我要A、B的单独视角,怎么做?如下)

B看着A,将方糖一块一块的置入咖啡中(B的视角)。他(B)不由的皱了眉(B面部特写镜头),他是个喝咖啡从不加糖的人,在他看来喝咖啡加糖是很奇怪的事。(全知视角,介绍B人物过往喝咖啡的信息)

A看着B,虽然穿着正装,但是眼里满是稚嫩。眼镜在没有饱经沧桑的脸上也稍显的不搭(A的视角)。这样的人真的有资格迎娶自己的女儿吗?(A的心理描写)

AB两人,沉默不语。只有A杯子咖啡逐渐变少,变得透明。B低头看着不语。(第三人称视角(假设是第三个顾客的视角)全知视角)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例子。需要注意视角别混乱了。别A看到B的脚底板(不合理),A看到A自己的脸(不合理)。

视角也别切的太频繁。视角切换的时候,要有对应的词,比如A注意到B,挠了挠头。

关于,像“B他是个喝咖啡从不加糖的人”这种描述属于全知视角里的,但是是摄像头无法拍到的镜头,实在要拍的话,就是闪回(把B以前的喝咖啡不加糖的画面快速呈现给你看一下)

扩充一下,也许你会更好理解。

B他是个喝咖啡从不加糖的人,他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纯粹主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而今天正坐在他对面的A,就是那个他决定“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女孩的父亲。

(这个就是全知视角(上帝视角)。这些信息,你是如何得到的,不是你亲自看到,也不是人物自己讲出来的。上帝视角,哎,我就是知道,我就告诉你了。)

第一人称是人物自己讲述发生的事情。

我到了那家店,看到了张三。“你在干啥?”我问。

这个视角需要作者透过视角人物的双眼看到发生的一切。主人公汇报的内容只能是他亲眼所见的情形。(而不是张三的所见或所感)你可以让张三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主人公看不到的信息)。

第三人称视角指的是作者通过人物的感知来描述行动。不是“我”看到,而是“她/ta”看到。

第三人称叙事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同一场景,作者从头到尾都要使用前后一致的视角。然而作者很容易疏忽大意,把视角突然切换到另一人物身上,或者切换到一个视角人物看不到的角落里。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这样的,视角都在A上面(读者跟着A心理、行动),后面B也有了一些心理描写。

作者觉得这样不好,之前还在A的头里面(知道A怎么想),现在在B的头里面(知道B怎么想)。

“头脑切换”现在会削弱冲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让读者脱离了人物的切身体验,而这个人物才是小说的视角人物。(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制造了小小的障碍)

只有全知型的叙述者才能做出类似的视角切换动作。(这个例子小说,不适合)

一个场景,一个视角(视角人物)。假如需要切换视角,你应该发出相应的信号,比如你可以另起一章,或者留下一段空白。

如何选择视角

略。

开头

开头就挂的三大原因:展示的神话(设定抛太多)、幸福的黑洞(开头美好)、抒情的诱惑(景色描写)。

展示的神话是指,读者在小说开头就需要知道一大堆背景故事和解释性材料。(人物背景、故事场景、设定……)

吸引读者的其实是一个行动中的人物,还有那些搅乱风平浪静日常生活的浪花。

记住这个原则:先行动,在解释。

以冲突或者冲突的预兆开头。(就是开头要抓眼,吸引人看)

幸福的黑洞,本身的作者是这个意思。你别先展示好的一面,直接就展示坏的一面

举的案例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早饭,然后警察来了。

不要这么写,而是直接写警察来了。就是别花笔墨在美好的吃饭上。(因为是开头嘛,尽可能刺激点)

开头就描写天气(景色)不是明智的做法。(指的是你的景没有帮助到你,不能起到为接下来的麻烦事奠定基调)

别一大段的景色描写只是空境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

尽量快速的代入人物。

恐怖片就是暴雨天打雷啊,一个神秘人拿刀噶死一个人。在走向一个远处有着光亮的人家。(我随便举例的)

暴雨天打雷,基本就是无处可逃。(这种天气通常情况下,不会逃出屋子的)

不提了。作者也是一笔带过。

总之就是你的描写要尽可能的少,简要一些,对接下来的情节(冲突)有用就行。

模糊是指要么不知道故事视角在谁身上,要么叙事者的声音不甚清晰

描写了一段景色,但是不知道是谁看见的。(是谁眼中的景色)

同样的一杯水,乐观者:真不错还有半杯。悲观者:只剩半杯了。

作者举例:

夜幕下,树木仿佛是幽灵的骷髅。远方夜鸟的悲鸣似乎给出了麻烦即将到来的信号。谁也不想在树林中受困。但是,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

利斯扯起毛毯围紧身体,说:“这地方吓得我毛骨悚然。”

问题是,读者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人物的头脑中。(谁看见的景色)

景色就景色嘛,天黑了,有树,鸟在叫。怎么树会像幽灵骷髅,怎么鸟会悲鸣。这就说明是人物视角,是该人物当下的处境看见此刻的景色,的感觉。

改起来也简单,先要设定人物视角。

修改后。

利斯扯起毛毯围紧身体,说:“这地方吓得我毛骨悚然。”(放在前面)

树木在夜空的映衬下仿佛是幽灵的骷髅。利斯耳边传来远方夜鸟的悲鸣,似乎给出了麻烦即将到来。她事件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发生受困林中的情况。但是,既然到了这步田地,她也只得想办法了。

消息倾销

展示了太多信息。不好。

原则:先做事,在解释。

太多的背景故事

指的是人物的背景故事。不好

我们在阳光明媚的西班牙

对话的人物,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啊,我们在阳光明媚的西班牙”(给读者,观众信息),这样给人物位置信息不自然。不好。

对话不合理。像智障,游戏npc。

借人物之口说人物自己的位置。不真实。人物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在哪呢。

举例:“你是谁?”“我是这里的村长,我负责啥啥啥,你还可以再我这里领取新手礼包……”

(或许可以作为搞笑桥段)

小说中有两种基本的节拍:行动和反应。

作者给小说下的定义:记录人物如何应对死到临头的严重威胁

行动场景的结构,它由三个部分构成:目标、障碍和结果

目标

场景的具体目标和故事的总体目标是不同的。总体目标是避免死亡,而具体目标是人物为此采取的具体行动。

场景目标就像是破案电影中的一条条线索。这个场景就是要获得某某线索。让最终可以破案。

阻碍

就是让主角(人物)没那么容易获得想要的信息(达成想要的目的)。(逃犯被认出身份)

结果

基本就两个结果:主角达成了目的,主角没有达成目的。

(还有一种就是,看起来没有达成目标,但是阴错阳差的达成了)(叙事诡计之类的)

反应节拍

故事中人物的反应。(就是,反应节拍)

作者举例,主人公正在逃命,死胡同,唯一的选择是躲在垃圾堆里。情感上肯定是,不愿意躲(臭)。分析上,不躲不行(思考)。决策,躲。

因此,当一个行动场面结束之后,出现了一个结果,人物的内心则要弄明白:情感、分析、决策。

掌握反应节拍的关键在于,明白它们才是控制小说节奏的关键。

即便你写的小说轰轰烈烈、情节令人血脉贲张,你也要学会控制它。你需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喘息的空间。

个人理解就是指人物的内心戏,他的顾虑思考分析,最后下的决心。这个部分可长可短,也可以寥寥几句(过渡到下一场景),也可以先不写。根据你作品的实际情况来。(作者说,可以压缩反应节拍,来加快剧情的节奏

场景创作

目标:人物要获得什么信息,干成什么事

障碍:人物不容易获得信息,遇到了某某突发情况

结果:人物是否达成目标

创意有一个秘诀,首先想出尽可能多的构思,然后从中挑出最好的一个。

场景的开头

一般来说,场景的开头有两种设计方法。

1.?先设定地点,然后开始行动。

2.?先从“中间部分”的行动开始,然后按照需要,落实地点的细节。

选项1会使得节奏放慢,选项2则让情节发展得更加迅速。通过文字的篇幅,你可以对节奏作进一步的调控。

为什么恐惧是一场戏的精华

小说中没有超人,人都会恐惧。

恐惧也可能表现为单纯的忧虑,这是另外一种对于未知或者未来的恐惧。

把稿件中人物独自反思自身的部分找出来,然后按照下面说的做:

1.?把人物担忧的要素全列出来。

2.?列出人物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3.?把这些要素都写进一个长段中。

4.?改写这一部分。尽量插入一切情感元素。

5.?反复编辑这一段,直到写出那种氛围符合你的要求。

人物反思的这些段落或许是小说中最强有力的内容。当读者看到人物的内心冲突之后,他们的兴趣立马就会大增。

虚构小说不是现实生活

作者研讨会问答,问,我怎样才能写出很棒的运动场景?

作者回答:人物内心发生的变化才是关键,你可以运用虚构文学的所有创作元素把人物的内心变化直接或者含蓄的呈现出来,这些元素包括人物对话、内心活动、场景描述,还有人物行动。

作者举例,迪恩·孔茨的《耳语》,其中一个行动场景(小屋子里)有17页。

研讨会另一人反驳作者,人物开枪的时候,没有人有时间去思考。

作者总结:虚构小说是着眼于情感效果的、对现实生活的风格化的翻版。

其实那个“开枪的时候思考”也不是不行。国产剧,打架各种慢镜头,出车祸各种慢镜头。还有“炸弹还有五分钟”,进度条都过了十分钟了。这其实就是风格化处理。(也是雷区,反正我不喜欢)

但是这个技巧还是要用的。

个人举例:

“嗨!”

“好久不见。”

“吃过了吗?”

“还没呢,嘿嘿。”

他注意到他笑的时候,干涩的嘴唇,洁白的牙齿里,两颗大门牙缝隙里有着翠绿色的韭菜。他猜测,应该是吃过午饭了吧,那韭菜难道是早饭的遗留物。

在人物交谈中,插入一些描写。就像是慢动作,这是写好行动场景的另一个关键。本质上,你要把现实时间的时钟拨慢,从而创造出一种自己需要的感觉和氛围。

这就是为了实现情感效果而创作出的风格化的行动。

电影技术

一些镜头语言的运用。(看别人作品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镜头的转换)

动作风格

像是中枪时候的慢动作,想到了什么什么。(内心世界的慢处理)

追逐场面

追逐行为都可以用于增加恐惧感。你需要下面四个元素:

1.?被迫者

2.?追击者

3.?虎口逃生

4.?人物感受

没啥好说的,说一下3虎口逃生,可以是真的逃脱了,也可以是假的逃脱。假的逃脱就是误会,人家压根没有追杀你,你自己吓自己。

打斗场景

为了让打斗场景在小说中产生应有的效果,你需要三个元素:

1.?打斗者(最少两人)

2.?封闭的环境

3.?情感要素

封闭的环境,让打斗实现。不好逃。打斗动机要清楚,打斗地形要了解(是家具城吗?能不能运用到场景里的元素)

构建场景(铺垫下面的场景)

即便是一个为其他场景做“铺垫”的场景也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前提是作者在其中注入了冲突永远不要单单为了提供信息而创作一个场景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两个律师在一个场景的一些对话(互相不服),对话中铺垫了最终庭审的场景。

很多电影中也是有的,对手提前跟主角说,你赶紧放弃吧,你不是我的对手。

浪漫的场景

也要想办法做冲突,外部冲突或者内部冲突。内部就是人物心理上的(比如是个,有夫之妇)

恐惧元素,每个人物最担心什么。

喜剧场景

从冲突中寻找。(不要为了搞笑而搞笑)

对谈场景

在小说中千万不要让两个人物侃侃而谈。你需要冲突

两个人的谈话只是为了“让故事滚动发展下去”两人交换了信息。这样太无聊了。加一些冲突,两人可能互相不待见。(言语争锋相对、或者意外状况(出现人物搅局、天气等临时状况)、或者内心不安(心里有事))

子情节、闪回倒叙和背景故事这三点处理不好,会使得冲突滞后。

这里要分清一下什么是子情节、什么是平行情节。(也就是支线、平行线)

主线:主角的主要任务

支线:主角的次要任务,可做可不做。

平行线:压根不是主角,另一个人物的视角发生是事情。(可能和主角是同一时空同一个地方)

普遍规律:假如情节线索涉及主人公和另一个主要人物,这就是一个子情节。假如这个情节不涉及主人公而是发生在另一个视角人物的视野之内,那它就是一个平行情节。

子情节增加冲突,平行情节则可以增加悬念。

由于子情节和主线发生了交叉,增加了事态的严重性。(卷入了别的事件,卷入了更多的人)

平行情节增加悬念。(就像恐怖电影,我们提前看到了杀人狂的视角(平行情节),直到了他提前躲在了门后,主角还不知道。)

子情节可以融入主线,也可以独立开。比如,主线是破案,子情节是家庭关系。融入,坏人绑架了家人。

倒叙会打断故事向前的势头。因此它们最好在其自身或者相互之间包含足够的力量,一边维持读者的兴趣。

我个人理解就是两种,一种就是吊足了读者胃口,不担心。二就是这个闪回也是读者正好期待的。

必要的闪回倒叙的原因:

l?要补充对于完全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很有必要的信息。

l?要补充对于理解情节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信息。

l?要补充对于理解某个场景很有必要的信息。

作者说的“闪回倒叙”是展示过去,而不是口头叙述。(就是重要的事,闪回倒叙进行展示

叙述和展示的区别(其他书有讲到),我简单举个例子:

叙述:记得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我咬定了没有多拿一块饼干,最终父亲数了数,确实少了一块。

展示: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

我拿着比我手还要大的饼干。

……

“你吃了几块饼干”

“一块。”我说。

父亲当着我面一块一块数了……

……

……

展示就是再演一遍给读者看,而不是叙述直接告诉读者。

就是冲突和背景故事存在联系。(心结之类的)

因为过去的某事,导致现在的一系列问题。

过去的罪

像是没有保护好女儿的自责(觉得是自己的错)

过去的秘密

真的犯下了什么罪(失手杀人什么的),也被过去困扰着

是人就会犹豫、困惑、担忧。内心冲突是读者与人物之间建立联系的巨大力量。(使人物人性化,让我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定义内心的冲突

内心冲突就像是有两个小人,一个小天使,一个小恶魔。

就是明知道不能那么做,但是眼下只能那么做。(就是这种难受的情境中)

冲突的情感

在同一时刻把两个相斥的情感对立起来。这是一种强大的技巧。(是吗?)

很简单,就是警察正要打击的坏人抓走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坏人、女儿)

在复杂一些就是女儿还不待见警察爸爸。

冲突中的内心思想

这里作者举例了斯蒂芬金的《玫瑰疯狂者》,一个被警察家暴十四年的女性决定离开的内心斗争。

还有一个例子是国外的“处女情结”所带来的困扰。

情感的展示与叙述

根据你的需要选择展示和叙述。(单指情感这一块)

怎么选择呢?就是有没有必要进行展示。精彩的你就展示。(已经展示过了的就别再展示了)

展示就是演一遍给读者看,具有过程,画面。

叙述就是结果,有这么一件事,具体不清楚。

简单例子:

他对她很愤怒。【叙述】(结果式的)

他扇了她一巴掌。【展示】(过程式)

扔椅子的练习

主人公究竟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会让他暴走。(扔椅子)

就是深挖人物内心。

在对话中制造冲突的最佳工具包括:

1.?管弦乐编曲法

2.?潜台词

3.?对立面的盘算

4.?侧闪

5.?作为武器的对话

6.?父母——成人——孩子

1.?管弦乐编曲法

就是让人物和人物说的话,高度匹配。一听这话就是某某某说的。

如何做,你要做下面的事情:

用人物的声音陈述他们在故事里存在的理由(就是人物立场、动机的介绍)

我是张三,我是警察,但是今天我的一个好兄弟,偷了别人一块钱。这事我能不帮吗?但是职责所在,我还是捉拿了他。同时也帮助他从死刑,争取到了死缓。(大概就是这样的)

试着对所有主要人物做下面的社会背景分析,熟悉个人情况,找出人物与众不同的背景故事元素。特别有五点: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工作类型、经济状况。

2.?潜台词

潜台词,就是话里有话,好像在说这件事但是又像在说别的事(指桑骂槐)。

作者这个地方没有多讲,给了一个倒置的冰川然后分了四份,从上往下,依次是场景、人物关系、背景故事、主题。

我个人理解就是,四种潜台词,当前场景的、人物关系的、背景故事的、呼应主题的。

简单举例:

当前场景:欢迎欢迎,刘总能来真是在我这个小屋蓬荜生辉啊。(场景的本身就是潜台词,看人请吃饭,贵客去大酒楼,穷亲戚去沙县)

人物关系:哎哟,王哥你怎么来了,正好饭点,来一起吃吧。(从对话看人物关系)

背景故事:汶川地震确实让人痛心(带有特定时间事件的信息)

主题:我命由我不由天。(对话点主题,可以去看《肖生克的救赎》)

作者粗略分了一下有这四种。

3.?对立面的盘算

聊天不单纯的是聊天,带有某种目的性的。

销售讨好你,是想促和这一单。谁谁说好话,是想借钱。

就说说借钱吧,没有人上来就是直接借钱的吧。我举个例子。1.带了点礼物上门,把酒言欢2.互相唠唠家常里短(好的一面)3.说说以前的快乐时光4.酒已入肚,哭诉衷肠,如何不容易5提出借钱。

4.?侧闪

这个有点意思,就是不正面回答。就是“侧闪”

你今天吃的什么啊?你的裙子真好看。

“侧闪”有三种:

l?一个与对话毫无相关的陈述(我煮面给你吃啊——《大内密探零零发》)

l?用一个疑问回答另一个提问(反问记者)

l?一句需要某种解释的对话(我已经知道你们的关系了)

l?沉默不语

l?一个行动进行回应(转身离开、愤而离席、开枪)

忘了在哪里看的有类似的搞笑的侧闪。

你叫什么名字?我住某某花园

你几岁了?我叫图图

你住哪?我6岁

5.?作为武器的对话

就是对话句句带刺,攻击人,有来有回的对话较量。

呦,这不是某某城有名的赘婿吗。我真是羡慕啊,啥也不会就抱上了慕容家的大腿。

哪来的阿猫阿狗,呦,是小小的苏家大少爷啊。

6.?父母——成人——孩子

要在对话中制造瞬间冲突,有一种很棒的工具,即“父母——成人——孩子”模型。

父母坐在权威的宝座上,他可以“制定法律”。他拥有自然界原始的力量,源于家庭地位或者其他因素,他实施统治力然后强力推行他制定的规则。

成人则是客观的角色,他理性的看待事物,因此也是分析情境的最佳人选。

孩子,不理性,而且不具备真正的权力。那么她会做什么事情呢,情绪化的反应。为了让人顺从自己就向别人发火。(成人也会这样做)

简单来讲就是,父母代表权威、权力、地位。成人代表客观。孩子代表情绪化。

就是三种说话的方式。

父母:这件事,你必须听我,按照我说的那么去做。

成人:我客观的给你分析一下,你看啊……所以最好这么做

孩子:我啥也不管,我就要这么做。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角色(父母、成人、孩子),一个人物也可以拥有多个角色。

比如要说服某个人,先父母角色命令他,不管用。在尝试用成人角色说服他,还是不管用。最后孩子角色(你要她还是要我,选择她,我就去死)。

是解决一个难题的思路。怎么都说服不了一个人,忽然提起了一件事,他立马就被说服了。身份就被转变了。从父母、成人忽然变成孩子角色。

作为立论的主题

主题,就是你整个作品的表达,你的论点,你要传达的(思想)。

主题可以让你的作品更加的完整。(你确定了主题后,可以对你之前的情节进行修改,让情节更好的符合你要阐述的主题思想)(个人总结)

主题,就是你的论点。(这样理解很容易吧)

假设你的论点是,现在年轻人没有爱情。

那你得举例说明吧,比如这样

年轻人1,生活压力大,和女友分了

年轻人2,……

年轻人3,……

最后得出年轻人没有爱情,只有各种压力。

假设你的论点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最重要。

那么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用钱摆平了很多事,最后发现不能用钱挽回亲情。妻离子散啥的。

当然我们要写故事的时候,我们要写出与论证相反的事。(反面论点)你要写“金钱不是万能,亲情最重要”,那你就得写“金钱就是万能的,其他是狗屁”(这样的例子)。

我们看某些情节的时候,会想“打不过你就跑啊”。所以打之前例好案例,为什么不能跑。

一个东西

你愿意为之牺牲的东西,或者精神,某种现象,终极关怀(主题)

知道问题所在

你的作品要提出什么问题(主题),比如,什么是正义什么邪恶,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不要说教

不过,任何东西最后都要经过人物的过滤。人物永远不应该成为作者唯一的喉舌。(就是别用人物突兀的表达你的主题观点)

正确的做法是:你要让人物真正的互动起来,而不是偷偷摸摸地向读者宣传鼓吹。

所以你要保证,1.把每个人物都塑造成真正复杂的人物。2.把每一个立场提供合理性。即每个人物都必须有一个理由或者动机,促使他们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人物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象征主义

认识到小说主题的统一性能够让你运用象征手法来深化阅读体验。

最著名的文学象征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插播的片段,这是一则为埃克尔·博格医生做的广告。

就是意有所指,“眼睛”“垃圾场”“深深的思索”象征意义是上帝看到了整个世界变成了垃圾堆吗?或者是指商业社会的枯萎衰退。

写作风格(腔调)。

具体是啥是风格,大概是如下:

l?它是人物、场景和翻页的结合;

l?它是一种独特的风格,犹如一步瑟吉欧·莱昂的电影;(就像周星驰无厘头电影)

l?它就是你所是的那个人

l?它的纸面上的人格

l?它是某种从最深层的真相中流露出来的东西;

l?它是你作为艺术家的表情;

生动的细节

就是让这个细节(比如手势、画面、行动)做更多的事。(揭示人物性格之类的)

作者举例是《沉默的羔羊》小说中,女探员和汉尼拔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汉尼拔拿女探员的卡片敲打自己的牙齿。(电影中倒是没有,有个咧着嘴猛吸气类似蛇的动作)(电影很不错值得看看)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是不直接写心理描写,而去写某一个物品。通过另一件事表达这一件事。(就类似蒙太奇(相似性剪辑),《2001太空漫游》猿人骨头一扔下一个画面就是太空舱,或者是男性要she精了下一个画面给你剪一个火山喷发)

变化的节奏

就是长的段落和短的段落。通常一段景色描写好几行。(你不会分开写吧,最好别,如果123段都是景色描写,最好就合并成一段。除非你觉得合并起来太长了,就分段吧)

就是你想让节奏快就挑重点写(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描写),不要写长长一大段。

简单来说就是。

节奏快就短句,短段。

节奏慢就长句,长段。

(整体的一个节奏的快慢,就是你这个情节在你整个故事的节奏(整个故事的一个叙述节奏))

选词

符合你的词语。

比如:描写火车。

别人:这是啥啥型号的火车,多少节,最外层的红色的漆面掉落了不少,露出了里面白底漆面。

你:被切割成23节的红色的巨蟒,发出阵阵哀鸣,向我驶来。

扩展风格范围:

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小说、诗)。(用词啥的)

放一放在去改。(放一个星期,或者二三周再改)

事物对人物来说必须是重要的,他们需要采取行动。(发生什么事,人物要行动起来)

故事中应该有让人物暂停下来并且加以反思的时间,不过这些暂停时间应该处于冲突与对抗的情境之内。(什么时候会思考、反思)

1.?人物介绍

在修订人物时,你要看看每个主要人物的介绍部分。你在什么时候展现出他们与故事之间的利害关系?什么时候读者才能清除他们在故事中下的赌注?

2.?给场景加码

渐进地把这个场景的强度提高10%。看看人物的内心活动、对话以及肢体动作的描写,把他们当作显示更高水平的标志。

作者举例:

罗杰攥起拳头。

罗杰攥起拳头。指甲刺破了皮肤。

罗杰攥起拳头。指甲刺破了皮肤。他感觉到血流了出来。

选择你认为恰当的表达。

3.?管弦乐编曲

确保你的演员表上的人物足够差异化,这样才有冲突的可能性。想办法突出那些差异,注意以下事项:

l?身上的饰物

l?言语的特殊习惯

l?对话(每个人物说话都应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动静”)

当阅读单个场景时,你的手边要准备一个检查清单。找出下面的内容:

l?那些说话很多却没有冲突或者紧张状态的场景

l?那些展示部分过多的场景

l?那些一个人物独立思考的场景

l?不同人物站在同一立场,却没有冲突发生的场景

上述问题可以运用本书的技巧进行修改。

使用动作★★★

让人物动起来,这是避免话痨式人物的好办法。你要想办法让人物的肢体运动起来,配上他们的具体事务。(单纯聊天太无聊了,让人物干点活)(★★★个人认为很重要★★★)

对话

参阅第10章对话部分的论述。

重新检查一边所有对话内容,确保你明白每个人物在这个场景中需要什么(达成什么目的)。让各个人物的需求相互对立起来。

你的人物使用的词语是不是他们可能想到的最尖锐的词语?这要与他们的性格保持一致,但是在场景中要赋予他们强烈的语言行为。这些词语未必会直接形成对抗。它们可能是直白的、机智的、令人不悦的、迷人的、紧张不安的,任何话语都行,前提是它们必须服务于人物具体的需求。

确保每个人物在每场戏中都有一个具体的需求,即便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重要)

剪辑与升华

无聊的场景给他删除掉。(内容很重要的话,试试看能不能放在其他场景)

涉及冲突、情感和出乎意料的情况的三个场景,相当于其他场景应该得到拔高(加强)。

这三种元素缺一不可:冲突、情感、意外。

冲突是小说的引擎。你要为冲突的加速做好准备。怎么做呢?

透过情感。确保读者看到对于人物内心来说的生死攸关的东西。

最后,给我们某种出人意料的东西,比如无法预料的挫折、曲折、揭秘或者旁生的新枝节。

开头和结尾

最后一个建议的,看看所有的场景开头和结尾。这个策略很简单,它可以改善阅读体验。

你的场景开头能不能从“更远”的地方开始?

在结尾处能不能删掉某些内容来制造悬念。预知后事如何……

小说日志(意识流写作)

每天记点东西。(有趣的想法点子,或者就是谈谈自己都行)

记下故事的各种可能性以及诸多可能性各种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酝酿两天。这样当她回头检查的时候就知道哪些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好的情节)。

对于没有大纲的人来说,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小说日志,大概就是这样的:(总结上面,引出下面,给自己加油)

你已经写完了两人的相见了,之后你要如何让她爱上他呢?我打算这样这样这样。(这里有详细的,是你的答案)真的会像你想象的那么顺利吗?她的父亲应该是不会同意让她再次外出的。加油!你会想出更好的办法的。

(个人不推荐这个方法,感觉效率很低)

需要回答的问题(研究型写作)

你需要准备一张表,把一连串尚未回答的问题列入其中。这表是为了研究工作提供便利。

研究啥?有些人动笔之前要查很多资料,研究很多东西。(不巧本人就是。)

建议边写边研究,写到不懂的地方,在研究。或者先留一个空,跳过这个。以后再补上这个空。或者先简单处理一下,让他表面看起来是真实的。

问“专家”四个问题:(搞懂这几个问题,基本上也就够用了)

l?什么使你的工作困难?

l?每天你要面对什么冲突?

l?你可以告诉我什么样的“冲突故事”?(你这个行业的大新闻)

l?什么人使得你的工作变得复杂?

找出这个专业的摩擦点(会引起冲突的),而不只是常规的部分。

不要乱用梦。(一部小说用一场梦足以)(弄不好就成了戏耍读者,什么嘛,写了一大堆不明所以的东西)

心理暗示梦,就是不断的梦到了昔日遭受心理创伤的情境。(比如小时候被霸凌,成为心结)

在这个处境中的某一时间点,所有的象征意义都被解释清楚了。(举个例子,梦可能抽象的。你被霸凌,梦里可能是你梦到一个猎人开枪打到一只鹿。而鹿的象征就是做梦的你)

希区柯克《凄艳断肠花》中这个技巧用得很好。(有空找来看看)

不间断的神秘感

神秘事件。(主角神奇的能力如何而来?他为什么那么奇怪?等等啥都行,能吊人胃口就行)

作者举例《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等戈多,戈多没来)

非理性

有的人是非理性的。可能行为怪异。言语荒诞。(根据你的需要,可以加入这种角色)

一个带枪的家伙(危险的人)

当你觉得你的故事无聊了,可以试试“加入一个带枪的家伙”这个方法。

就是加入一个对故事具有危险性的人物(或者是事情,动物也行)。

比如:

一个出其不意的来客、一个来自过去的人、一通使人心烦意乱的电话、一次意外事故

一个传票递送员(法院传票)、一个警察、一个修女、一个冒牌艺术家、一只动物、记者、一则新闻、一个死亡事件、一个突然袭击(“你被开除了”,“我们离婚吧”)……

作者举例《惊魂记》(大家看的反应[各种尖叫],他则是被希区柯克的悬念吸引了)

畅销书作家桑德拉·布朗认为:

悬念是一个必备要素。未必是那种令人不生唏嘘的悬念。每部小说都应该有悬念。正是悬念这个要素让读者不断翻页读下去。我在下意识里做着这种尝试:如果可能,在小说第一页就给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给出问题的答案,知道最后几页才说出答案。随着小说的展开,新的问题出现了,然后这些问题陆续得到答案。但是,那个高于一切的主要问题是经过初步构思后酝酿出来的统贯(贯通)整个小说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留待最后时刻才会给出。

以上是原话。这个说的和我之前脑海里构想的一样。简单来说就是。开局一个大悬念,接着各种小悬念,解开各种小悬念,最后(根据之前的小悬念得到的信息)解开大悬念。

很多电影差不多都是这样。最常见的就是破案类。一个杀人狂魔,案件1,案件2,案件3,原来凶手是他。(最近我看的那个《神探大战》也是,这个电影好看,推荐大家看看)

悬念就是要吸引人,读者不知道后续。但是要注意的就是1建立好共情(主角得讨喜)2悬念得重要一些(不能是一些无足轻重,影响不了故事走向的事)

神秘和悬念之间的区别

神秘与悬念都是虚构文学的强大工具。区别两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评判自己的创作策略。开始的时候你要弄清下面的事情:

神秘=谁做的?

悬念=它还会再次发生吗?

神秘就像一个树篱迷宫,你要从一个线索走到下一个线索。

悬念就像《星球大战》中的垃圾粉碎机,贯穿整部小说。

神秘是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悬念是要把答案“安全的存放好”

神秘是一个谜语

悬念是一个噩梦

神秘问的是:主人公接下来会有什么发现?

悬念问的是:主人公接下来会有什么遭遇?

这个理不清也没关系。个人简单理解就是:

神秘指神秘事件(打破了主人公的日常,卷入了啥啥神秘事件中,什么巨大阴谋啊,吸血鬼,外星人,特工等)

悬念指一件事情蹊跷的发生了,暂时不知道答案。悬而未及的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问题)时刻存在于你的脑海里。比如,这个杀人凶手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这么做?……

一部恐怖小说可以有一个核心的神秘事件,比如《达·芬奇密码》。而神秘事件可以有很多悬念,比如《夜长梦多》。

宏观悬念

就是一个大的悬念,比如:主角要复仇,或者命悬一线。(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最后故事结尾解决了。)

问题就是:这个人物能否克服一切危险而活下来?

得有这个宏观悬念的前提,后面的很多事情才能成立,追逐戏啊,人物交谈,场景啥的。

没有这个,读者根本就不在意。(就换别的看了)

作者举例《速度》中主人公得到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不这样做就杀A,如果你告诉警察我们就杀B。(个人推荐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两难选择)

《飘》斯嘉丽在美国内战能活着吗?能救自己的家庭吗?她能找到真爱吗?

《沉默猎杀》(电影名叫《不可告人》)大卫·贝克医生能找到那个大家觉得死去8年的妻子吗?

《国王的演讲》王子能否克服口吃?

场景悬念

每个场景都应该有悬念,假如你能把悬念建立在人物的担心与恐惧的基础之上,则每个场景都能有悬念。场景中有些问题尚待解决,也就是结果没有揭晓。人物进入一场戏都是抱着某种目的而来的,而这个目标又与他在整个小说中的总体目标有关。他在这场戏中遇到了障碍,于是我们就想知道经过这场戏之后,他能否成功地克服障碍。

作者举例,《毕业生》(查尔斯·韦伯),男主人公来约见一个大龄妇女,酒店前台服务员问“来找一夜情”。他吓坏了。服务员又问“参加单身派对”

在《飘》中,有一个从亚特兰大火灾逃跑的场景。悬念源于下面这个问题:斯嘉丽能否与有身孕的梅兰妮一起逃脱?

要我举例就是恐怖片,惊悚片,你压根不知道杀人狂在哪个场景哪个拐角等你。

超级悬念

当人物和读者都不知道与人物对抗的势力是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悬念就是超级悬念。

怎么做呢?

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用“我”来写作。

用一个第三人称视角写作。(视角只在主角身上)

用第三人称的多重视角写作。(读者通过其他人物视角已经知道了,主角还不知道实情)

段落悬念

为了悬念目的而设计的最小单位是段落。

略,不重要。

作者解释了一下“悬崖挂壁”(cliff-hangers)这个词的由来,是分集的无声电影《宝琳历险记》,各种男人都想要把女主角弄死,每一集结尾都是女主有性命危险。有一个危险的场景就是宝琳挂在悬崖峭壁上,眼睛俯视着下面深深的峡谷。

于是,“悬崖挂壁”这个词被我们定义为任何尚未解决的危险,无论这样的危险源于外部环境还是人物内心世界。

就是在最后挖个坑。一集的结束挖个坑,一章的结束挖个坑,或者是一部书结束挖个坑。这个坑是让主角处在危险中。(悬崖挂壁)

但是不能刻意。如何隐藏“悬崖挂壁”的技巧?

1.?让读者与主人公及其生死攸关的奋斗形成全面的情感联系。这样,你的读者就会一心的关注人物而不会注意到你的伎俩。(人物共情做不好,观众就开始思考了)

2.?变化一下悬崖挂壁的类型和强度。

具体的“悬崖挂壁”(这个技巧用在章节结尾处,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处,但是也能用在整个故事的结尾处)

具体的悬崖挂壁包括三个基本类型:

l?一件坏事发生了

l?一件坏事即将发生

l?一件坏事可能马上就要发生

坏事发生了

在一场戏的结尾,你可以写人物遇到了某件坏事。

假如你这时候停笔,读者就会想知道这件事情到底多糟糕。那要他们继续读下去才能发现。(就是吊住你的胃口)

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结尾可以是坏到了极点的事情:人物的死亡。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就是一个被人偷袭掉进了一个深谭,一个是拆弹失败爆炸了。(章节的结尾处)

坏事即将发生

作者举例,一个危险的人进入了屋里,主人公挥舞几下没看到人。(坏事即将发生)

坏事可能马上就要发生

可能的意思就是可能不发生。假的,误会一场。虚晃一枪。(电视剧常用技巧)

还有就是坏事发生前的预兆。虽然这件事是个好事,但是让人隐隐约约觉得不安。(个人举例,就像是惊悚片,你以为他这时候要吓你,其实没有。然后再突然吓你一下。)

对话中的“悬崖挂壁”

作者举例《祸不单行》,结尾处。

“汽车里的尸体,我想你会感兴趣的。”“这人是谁,卡特?”“还不确定,但是汽车的主人我们认识。”

情感方面的“悬崖挂壁”

让人物处于某一情感的巅峰状态,这是另外一种把他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办法。你要让读者想知道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如何恢复到某种平衡状态的。(个人简单理解就是人物要崩溃了,如何成功说服自己)

作者举例:斯蒂芬·金《末日逼近》,就是世界毁灭的大灾难下,一个要崩溃的女人。一想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又不得不振作起来。

(故事)中间部分的“悬崖挂壁”

这个说的是让你把故事结束在场景故事的中间部分。就是这个场景的故事没有完全讲完,你第一章结尾没讲完,你故意留在了第二章开头部分。

很好理解,我就不举例了。

小说中的每个场景都应该有张力,无论是源于直接冲突,还是源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混乱。

创造张力的办法是在一场戏中给视角人物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必须是生死攸关,否则读者不爱看。

然后是,什么事情让他无法实现那个目标?要么是另一个人物,那么是他发现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构成了障碍。(人物阻碍(反派)还是社会大环境的阻碍)

最后,大多数场景的结局是人物遭受了挫败。这让后面的场景越来越紧张激烈,因为他举例目标越来越远。(随着事件的进展深入,越来越艰难)

另外,在相对平静的场景中,你仍然可以让人物感受到内心的激烈斗争,具体形式包括担忧、关切、生气、焦虑。(作者举例了,两个人在房间里讨论一个人,一个人语气是气愤,一个则是“幽默”(调侃))

所以,要把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置于一种生死攸关的情境中,然后在所有场景中保持这种紧张感。(讲是就是,主角在生死攸关,其他场景中可能没有他,但是要牵扯到他)

虚构文学并非现实生活,它是为了情感效果而对现实生活进行了风格化的呈现。

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现实时间并非虚构的时间

你可以随时随地放慢时间的节奏,时机就是当你收紧这种紧张感的时候。

就是当你设计任何有行动、冲突或者张力场景的时候,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紧张感延续下去。

放慢时间,正如电影慢镜头一样。这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不过,在虚构小说中,你还有许多别的选择。下面有几个例子。

拉长了时间=张力变大了

强化行动

第一个例子是《死有所值》,一个人打了一个人一击重拳。开始时脑子里各种猜测,决定挥拳时(大量动作细致描写)+对手那一瞬间的反应,这拳打到对方时的细致描写

第二个例子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个人要批评一个人。被批评前介绍这个人背景,客观描述面部表情。然后才批评。(张力变大了,批评这件事滞后了)(拉长了时间=张力变大了)

收紧情感方面的张力

作者举例《欲望单人床》,胖女主发现男朋友把他们爱情生活写在一本女性杂志上,并且还是贬低式的。这里的处理是,放慢了动作,提高了反应速度。(动作慢了,脑子飞速运转,五感此刻增强)

把恐怖放缓

还有一种策略是在处理彻底恐怖的感觉时使用的。

作者举例,一个人家里进人了,她被毛巾捂晕了。

具体是这样写的,一开是这个人没发现以为是小飞虫啥的,结果是毛巾和一双手,然后闻到味道。(毛巾上有药物,麻药)(用了视觉、触觉和嗅觉)

然后接着就是如何被对方控制、她如何挣脱无果(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人是谁的猜想)+再加担心害怕(想到了之前糖尿病)+最后一搏,想喊妈妈

另一个例子,是讲镇子里有个杀人狂专杀妇女,然后夜里有三个妇女。钟声不时响起(准点报时),夜里11点,夜里12点。

就是时间越来越深了(钟声),环境越来越安静(环境描写,又有点诡异),句式越来越短(可能暗示危险逼近了,或者人物内心的不安)。(个人推荐《死神来了》电影)

使用对话增强悬念、提升张力的方法。对话是行动(目的)的口头表述和延伸。这是人物有意的行为,要服务于人物在一个场景中的任务。

多的对话(原标题为:多余的对话)

作者举例《死有所值》,老头泰勒接到电话,有人要用他和他的步枪。

用多的对话展开了剧情(来了个外人),得到了大量信息,有明确的信息,也有暗藏的信息。

拉长的对话

你还可以增加对话的张力。记住,要使用的技巧包括:不要做出最后的决断,而且不要提供信息。

作者举例《速度》,“给你五分钟做出决定。””什么决定?”然后就东拉西扯说点有的没的+景色描写。之后才告诉你。

这个大家看电影都有,比如言行逼供、或者和歹徒谈判、审讯。一开始都不招,扯些有的没的。

出乎意料的东西

在对话中制造瞬间冲突或者张力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避免“准确直接的”回应。当然你也可以参阅第3章的“侧闪”。所谓“准确直接的”回应是指“陈述——直接回应——进一步回应”,依次展开如下:

“吃过了吗?”

“吃过了。”

“吃的什么?”

“面。”

以上就是直接回答(也是正面回答)。

直接回应可以是充满冲突的。(就是拒绝)

“吃过了吗?”

“我不想吃。”

现在让我们回到不可预测的因素。从你的小说,找出可以插入“偏离正轨”的回应的地方。

“吃过了吗?”

“我手里还有一大堆工作。”

用一个问题回答另一个问题是一种更强的回避方式:

“吃过了吗?”

“你没看见我正在工作吗?”

冲突马上就来了。一个中断(说话打断)也可以立即制造出冲突来:

“小华,你吃——”

“出去!别妨碍我。”

出乎意料的东西创造出一种新鲜感,可以使作品得到升华。(简单来说就是,台词点题)作者举例,《月色撩人》(好电影推荐看看)。

简单讲解一下剧情就是,大龄剩女洛丽塔,觉得可能差不多了想找不错的约翰搭伙过日子。想法告诉了家里,罗丝是洛丽塔的妈妈。(后面的剧情是,洛丽塔认识了约翰的弟弟(尼古拉斯凯奇),最后两人在一起了(真爱)。)

罗丝:你爱他吗?洛丽塔

洛丽塔:不。

罗丝:好吧。当你爱上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把你弄疯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可以把你弄疯。

这里的罗丝的话,有点像是先知(预示了后面的一些剧情,后面洛丽塔遇到了约翰弟弟罗尼,确实像这句话说的有些“疯”)。

后面还有一个段落就是女的要走,男的说跟我上楼。

原话:但是,爱情并不会把事情变得美好,它毁灭一切,让你心碎,让事情变得一团糟。我们来到这里不是要把事情变得完美。雪花是完美的。星星是完美的。可我们并不是完美的。我们来到这儿是要毁灭自己然后心碎,爱上错误的人,然后死亡!

就是类似的一语成谶,一语道破天机。或者暗含了主题。

场景中的悬念很重要。

你需要让场景起到类似人物的作用。即大多数情况下,场景是与主要人物相对抗的。

在一个充满悬念的场景中,你的目标是让读者持续的感觉到周围环境正在逼近你的人物。拍摄的目标(视角)是为了获得一种预感、一种直觉,在任何时刻这个陷阱都会突然崩塌、封闭,让人物出局,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就是环境越来越危险,比如地震,主角跑到哪里地就裂到哪里,洪水,台风。探宝类电影,恐怖旅馆)

你的场景应该承担双重责任,把读者带入这个场景的体验之中,和视角人物体验到的一模一样。

作者举例了斯蒂芬金的《1408》,一个旅店恐怖房间。(房间如何不对劲)

避免老套的场景

作者举例的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具体情节我不知道,大概就是。主角在等一个人,在大白天,荒芜的土地中有一条马路,马路上不时有车疾驰而过。然后私家车送来了一个人,这人等公交车。期间交谈一二句,那人说“这飞机真奇怪,农药洒在没有庄家的地里。”后面就是飞机是来杀主角的。

这个不老套在于,基本没有躲避物,白天。

经历避免老套吧。(不用太当真)

句子是每部小说的原始素材。(句子组成了段落、篇幅、场景)句子是你实现每种效果的工具,包括悬念在内。

“刺激——反应”法

在《写小说销小说》杰克·比克海姆。简单来说,“当你展现一个导火索的时候,你必须展现一个反应。当你想要某种特定的反应时,你需要一个能够引发它的导火索。按着这个简单的公式,你就可以写出用意明显的稿件,像火车头一样动力强劲。”

(就是正向推导,和反向推导。比如说想要孩子开心给他糖,给孩子糖孩子会开心。导火索是给孩子糖,反应是孩子的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给孩子糖(刺激)——孩子开心(反应)。反过来用就是,我希望孩子开心(反应)——给孩子糖(刺激)

用法就是刺激和反应都要有,不能给了刺激,主角没有反应。(主角都没有反应,读者更没有反应)或者是主角有了反应(某某行动吧),你不告诉大家主角受了啥刺激。

作者对比举例。

改前:

l?鲍勃趴在地上。一颗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

l?鲍勃低头一闪。乔给了他一击右勾拳。

l?玛丽感觉眼前金星四射。汤姆把嘴唇温柔地覆盖在她的嘴唇上面。

改后:

l?枪声在巷子里回荡。一颗子弹在他耳边“嗖”地飞过。(刺激枪声,反应的差点打到他)

l?乔用左拳佯攻。鲍勃低头闪过。乔有一记右勾拳向他打来。

l?汤姆抚摸着玛丽的脸颊。她感觉眼前金星四射。汤姆把嘴唇温柔地覆盖在她的嘴唇上面。

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改前就是“刺激”和“反应”没联系。改后很容易看出来。(不错的技巧。)

当你需要把悬念逐步提升的时候,这些考虑尤其重要。(作者举例,《爬行者》探险无人旅店)

例子就是,黑暗中听见啥【声音刺激】,反应啥【生理刺激】。风更大了【刺激,物理的】,吹到脸上疼【反应,生理的】。声音【刺激,听觉的】,主角感觉害怕了。【反应,内心】

需要注意那些描写同时发生的动作的句子。(防止一些不合理)

就是动作的连贯性,可能是英语写作语法的问题。这里我浅谈一二。

比如:他从车上跳了下来,跑进了店里。(就有些不合理,跳和跑着两个动作肯定不好同步发生。动画片倒是可以。加上“然后跑进了店里”“紧接着跑进了店里”)

这里作者探讨的是两个动作同步发生,所以改成。

他从车上跳了下来,眼睛瞅了一眼店里。(这两个动作就可以同时发生。跳和瞅不冲突)

基本上大家不会有这个问题。

语法

此章内容我省略了很多。

感叹号

叙事别用感叹号,人物对话可以用。

举例

她绕过了街角。然后,她看到了史蒂夫!(错误用法,毕竟是写小说)

改1,加反应节拍

她绕过了街角。然后,她看到了史蒂夫。她的心率蹿到峰值。

改2,句子分开。

她绕过了街角。

然后,她看到了史蒂夫。(分两段,有强调的意思)

引号

不要在人物的内心想法前后加引号:(推荐使用★★★)

举例:

“她疯了。”他想。

改法,用人称称谓明确他的归属。

她疯了。

她疯了,他想。

(个人推荐使用这个方法。虽然在人物内心想法,如:他心想:“xx。”这种也是正确的。但是显然现在多数作者也不用这个方法了。)

不要画蛇添足(原标题是:不要给百合花镀金)

举例,“你给我滚出去?”他把玻璃杯向史蒂夫摔去。他怒气冲冲。(“他怒气冲冲”就多余了。用你说?)

瞬间的悬念,就是指当下场景的一些小事(不太好的小事情)。

比如:相亲场合,你给相对对象夹了一块猪肉,相亲对象说,我是回族。

微观障碍

希区柯克解释意外和悬念:意外是两个在餐厅餐桌旁吃饭,这时一颗炸弹突然在桌子下面爆炸了。悬念则是观众听到了桌子下面定时炸弹的计时器在滴答作响,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炸。

这一关键区别引出了一个提升悬念的终极工具,你几乎可以在任何情节点上使用它,这就是微观障碍

微观障碍是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或者东西,或者人物,当它进场的时候,带着巨大而复杂的旁生枝节的潜力。

作者说的微观障碍并不是真的小障碍,而是体积小(钥匙、纹身),危害大(影响故事)的小障碍。

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关键时刻门的钥匙没了。(恐怖片被杀人狂追,而打不开门)还有一个《城中大盗》是蒙面抢劫银行的人脖子处有个纹身。就是坏人和目击证人恋爱了。目击证人知道坏人脖子处有个纹身。(纹身就是恋爱的小障碍)(一般做反转都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三方面提高赌注:情节、人物和社会。

情节赌注

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个情节,让主人公痛苦,因而走上一条复仇之路。

设计,因为坏人们的毒品交易被【隔壁村的二大爷】看到了,因此主角要走上一条复仇之路。(这就感觉有点牵强)

通常是这样的,主角一家被杀死了,最爱的小女儿也死了。因此主角要复仇。

也就是说我们在情节选择的时候,可以先尝试增加情节的严重性(提高赌注),找出最合适你这个故事的情节。

人物赌注

这个就是,不单单就是这件事了,同时也是我这个人的赌注。(我的价值观啊,我的人生,依赖生存的信念等)

举个例子,有些电影,角色是警察,但是坏人直接就把这个警察的妻女杀了,那么他破案,就不仅仅是破案了,还有为妻女找出真相。

个人推荐电影《七宗罪》

社会赌注

举个例子就是,主角小职工发现了什么系统大毛病(比如核辐射),别人都没发现。但是举报呢,会让小镇的厂子倒闭,大家失业,但是不举报对大家身体都不好(还有更深远影响)。

找一些,推翻政府、政策、体系、之类的电影看看。

时间锁、危险的倒计时装置(炸弹),告诉你炸弹还有多少分钟会爆炸。时间到了,就会爆炸。可以压缩时间,增加紧张感。

需要注意的事,这个其实挺常见的,别就只知道带着倒计时的炸弹。比如:赴约(你迟到就完了),输液袋(这里面滴完你就完了),被吊起来脚下有冰(冰化了你就完了),太空服漏气了氧气倒计时、船破个洞、攀岩绳要断、高塔螺丝松动、乌云来了……(这些都是,倒计时也是有的,船里进的水大于船的浮力就沉了,绳子好多股,螺丝有长度,乌云有速度大约多久就到了)

作者举了两个有趣的例子,有趣的使用技巧。

做反转用——女主告诉男主,自己是几点的飞机,男主拼了命的赶,最后还是晚点了。看着刚刚飞走的飞机。一转身女主出现了,女主没走。

堆积障碍——作者举例《回到未来》,回到未来得在10.04分还得12345五个条件都满足才能行。(就是有个倒计时,同时还得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行)

就是看起来要轻易获得了某些东西(线索),忽然被打断(被忽然的事件)。

举例就是,恋爱剧,主角刚想和女主亲热亲热,就来人了。

次要人物,有台词的配角。(可能只出现1次)

不要浪费次要人物(龙套),可以增强故事的刺激性,增加格外的节拍,幽默搞笑缓和氛围,增加悬念。

作者举例:主角有个物品遗忘了,保安的故意刁难。主角有事赶时间。

曲折与转折是冲突与悬念很好的子系统。就是我的剧情你别猜。(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曲折:惊叫的游戏

大家找一些反转的影片看看就行了。

我个人推荐几部。

《第六感》结尾有个真反转。

《我是谁:没有绝对的安全》这个是假反转

《拳击俱乐部》《看不见的客人》

玩转曲折

怎么用好这个技巧

1.?倾听笔下人物的想法

就是你笔下的人物有时候不会听你的安排。(不符合原人物人设了)

重新调整情节或者人物。

2.?预期的游戏

列出一些预期清单。比如主角被人打劫了,他会怎么做,1.2.3.4……

选择你喜欢的情节发展。

3.?说明理由或者旁生枝节

就是你先想出了一些有趣的情节(挺曲折的)。但是两个情节连接不上。

就是曲折要合理。

4.?逻辑合理的层次

来破案来说,就是不要啥都不告诉,最后一口气说完(信息太多了),因此他就是凶手。

而是把他是凶手的答案,拆分一下,前面说一点、中间说一点、后面说一点,最后他是凶手。

就是拿去主角做某件基础事情的能力。

比如:汽车被盗、马路被封锁、朋友盟友因事来迟、桥梁倒塌、电话丢了、失忆、证人死亡……

比如:对手来人了、对手来武器了、对手有人质、对手知道了主角弱点……

在制造悬念的时候不要忽略人物的内心活动。(拖延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升张力)

第一步:锁定你的故事

“LOCK”元素。(主人公、目标、对抗势力、结尾)

第二步:乱子和关口

乱子和关口简单解释就是,出了一个乱子比如街头枪击事件,关口是(具体是什么事让)主角被卷入了这个事件。(成龙有一部电影就是,黑帮大佬死了指着成龙,成龙被误会成了接班人。电影叫《奇迹》)

其实关口就是一件事让主角回不了头。(其他书中也叫激励事件)

第三步:十个杀手锏式场景

头脑风暴写出20个场景构思。

主角去银行取钱,主角回家遇到房东收租,主角去学校被富二代看不起,女主在校园口被绑架……

随机洗牌

20张牌抽两张。顺序变了,可能会有有趣的发现。

休息一下试试乱炖。(就放在脑子里想)

选出你的前5名

开发那些场景:(第七章技巧)

针对五个以上场景重复步骤4和5。

这下你有十个杀手锏场景了

读者无法跳读的小说。

埃尔莫·伦纳德著名的写作秘诀之一。(百度百科有)

第一稿后休息一下,再改。把读者可能跳过去不读的地方删掉。(无聊删掉)

问自己:一个疲劳的经纪人或者编辑会把这本小说放下吗?(能放下就说明还不够精彩)

检查冲突和悬念。

正忙着完成一本,你也要同时开始准备下一本

每完成一部小说。把自己从中学到的记下来。

重复上面过程。

附录:《杀死一只知更鸟》和《沉默的羔羊》中冲突分析。(略)


本文地址:http://www.riyuangf.com/xwnews/9710.html    迅易网 http://www.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快讯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